入伏,广东省中医院超五千人排队做天灸!今年老人孩子格外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07-16 16:50

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实习生郑纬浩 通讯员宋莉萍 孔抒帆    7月16日入伏,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大戏”岭南传统天灸又拉开了序幕!享有“南粤杏林第一家”美誉的广东省中医院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基地。今年疫情影响,省中医院开放小程序预约,当日预约+现场市民超5000人,老人孩子格外多。

据悉,自1984年大规模开展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以来,每年天灸人次均达20余万。

微信图片_20200716162340.jpg

今年新变化:穴位方面有调整,老人孩子格外多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滋平提到,受疫情的影响,广东省中医院这次的“天灸”活动更加重视机体的保健,在天灸的穴位方面也做了很多调整。这次广东省中医院选择了更多健脾益气的穴位,例如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位,帮助增强大家的抵抗力。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人的毛孔在三伏天是开放的,穴位贴敷更容易吸收,疗效也更好,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好时机。除了穴位贴敷以外,李主任也建议市民回到家中做个艾灸、穴位按摩、泡泡脚,以达到补阳的效果。

“今年比往年有更多的老人小孩,也就是抵抗力比较差的群体来参加到这次的‘天灸’活动中来,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李滋平也提到,今年非常多的小朋友来参加这次天灸活动,但从中医医师的角度出发,他是不建议两岁以下的小朋友参与穴位贴敷的。两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参与穴位贴敷,但是要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最佳的贴敷时长也是不同的。三到六岁的孩子,贴敷的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七到十二岁的孩子,贴敷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5分钟;十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贴敷二十分钟左右。

而老人贴药,也应尽量将时间控制在45-50分钟,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穴位贴敷时间越长越好,贴敷的穴位越多越好。然而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灶不同,医院也会选择不同的穴位去进行贴敷。一般来说,医院最多根据三种病灶来进行贴敷,如果贴敷的穴位过多,容易引起穴位疲劳、经络疲劳,影响疗效。”

微信图片_20200716162320.jpg

首开小程序预约,初伏中伏末伏“三疗程”

在现场,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首开小程序预约,但现场同样也有慕名而来的市民。带着孩子来做天灸的李女士说,自己以前也试过一两次天灸。因为自己最近在上关于中医养生的线上课,正好前几天有提到天灸的疗效和适用人群。而自己的孩子是过敏性体质有着过敏性鼻炎的毛病,所以觉得天灸对于改善孩子的过敏问题会有一定的效果。

李女士也提到,据她了解天灸要在初伏、中伏、末伏的日子里分别做三次为一个疗程,所以接下来两次的天灸活动自己也会带着孩子再来。如果说孩子的过敏体质和慢性病症有所改善的话,她也会推荐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做天灸。

据悉,夏季是自然界中一年中最热、阳气最旺盛,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冬病夏治”常用于治疗平素身体偏虚以及风寒湿型痹症(疼痛)等中医辨证为“阳虚”的患者。以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传统天灸为例,在不同药物配方基础上,主要的应用于:①肺系相关病症: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②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③其他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遗尿等。

微信图片_20200716162326.jpg

“冬病夏治”也可自行居家操作

据悉,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艾灸、针刺等等。

在家里自己做艾灸的话,可以选择关元、足三里、涌泉这些补阳的穴位,只需拿一条艾条,点燃艾条后在距离穴位两到三厘米的地方熏置,感受到温热后持续20分钟左右,每周做一至两次。穴位按摩也可以选择差不多的穴位,每分钟维持揉按20次左右,持续20分钟至局部潮红、有热感,补阳效果就很好。而一周泡几次脚,可以刺激脚底的涌泉穴,也能够起到很好的补阳效果。

天灸也叫“发泡疗法”,古代的“发泡疗法”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治疗。由于华南地区天气闷热,人们出汗较多,如果引发烫伤,伤口也更容易感染。饮食方面,李滋平建议贴敷完回家的市民也要注意,忌食辛辣、生冷、易过敏的食物,最好选择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摄影:董晓妍 实习生郑纬浩 部分由通讯员供图

编辑:董晓妍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