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藏新黔学生同上一节课,广州三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7-17 13:59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黄晓雪 7月16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美育科创室里,四年8班的同学们正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连线远在西藏、新疆、贵州的小伙伴们,一起上美术剪纸课《美丽的蝴蝶》。这是第三届“易美课堂”粤、藏、新、黔互联网+智慧美育展示交流活动的现场,参与这堂课学习的还有来自林芝市第一小学、波密县完全小学、波密县玉许乡小学、疏附县第二小学、黔南州独山县第六小学的同学们。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林芝市教育局、喀什地区疏附县教育局、黔南州独山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由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等单位承办。活动以“民族团结、美美与共”为主题,借助智慧课堂设备,组织四个地区六所学校学生云端同时上课,并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呈现一堂优质美育公开课,粤、藏、新、黔教师参与观摩交流和专家培训。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陈爽、林芝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珍珠等领导出席活动。

打破千里阻隔,走进多元融合美育课堂

“刚刚同学们完成了剪纸蝴蝶的课堂任务,其它5所学校的同学也线上分享了艺术创作过程,请问大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怡园小学何青云老师正站在数字化美育讲台上,为分隔千里的6所学校的孩子同时上课,这一课以“美丽的蝴蝶”作为教学内容,在学习剪纸艺术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几地课堂.jpg

上课的学生对直播互动的授课形式充满好奇,通过镜头看到远在千里的小伙伴们。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詹沛琦同学说:“一张张彩纸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彩蝶在空气中回旋,承载着我们的友情。黄埔区怡园小学陈晓宁老师说:“看到各地孩子的作品,我很受感染。美是相通的,无论你在何地,通过多维互动的易美课堂,都能感受到,一起发现美、分享美。”独山县第六小学副校长莫代兵说,这堂课设计新颖、准备充分,异地同时上课的形式,给多民族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感受分享交流的快乐。

课后,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作《后疫情时代智慧课堂构建与教育帮扶》专题讲座。谢教授指出,新基建将赋能智慧教育的发展,后疫情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运用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化线上线下、跨学科的混合教学形态。

谢幼如.jpg

广州147所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改革

近年来,广州市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聚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广州市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广州市正抓住5G发展新引擎,在黄埔、荔湾、天河等3个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全市147所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改革。

以黄埔区为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是黄埔区落实教育精准帮扶的“关键一招”。黄埔区教育局明确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推进”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并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该区高新科技产业聚集优势,着力创建“5G+人工智能”教育帮扶新模式。

2019年12月,黄埔区已在20所试点校完成人工智能科创室建设,成为试点改革的硬件“标配”。人工智能科创室是对传统教室和传统教学的优化和重构,围绕教、学、管、评、研等学校核心业务及其主要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室内所有硬件可语音唤醒,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安装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硬件包,还有卡通机器人助手及套件,配备3D打印机等。

据了解,全国有5所城市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黄埔区正跟随广州市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截至目前,该区已在试点校开设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人工智能课程,开展课例展示活动4次,先后邀请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前沿专家,从人工智能原理与体验、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与编码实现等方面,为全区人工智能课程教师作专业培训。

目前,黄埔区正推进“5G+VR”智慧思政教学示范项目,在怡园小学打造广东省第一个中小学标杆5G+思政智慧教室,实施5G网络下的一校三区“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文化共融、品牌共建。未来的学校教育,将为孩子呈现更广的观察视角,引导更多维的思考,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支持体系。

编辑:梁艳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