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期:阅卷老师反感什么作文
最近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广州市执信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沈晓芬读到这样一段文字:“看到作文题的第一秒,我就在脑海中惯例搜索高分素材,改改立意套了进去。写完最后一个字,通读全文,说不上哪里有些奇怪。”
一方面她为学生的写作现状感到担心,另一方面又为学生敢于吐露心声感到欣慰。沈晓芬老师说:“中考的阅卷场上,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套作和抄袭,我们满怀期待地品读真情和理趣。”
临近中考,沈晓芬老师建议学生将作文素材,以表格的形式按照个人成长类、亲情类、友情类、社会见闻类、民俗风情类进行整理。同时挖掘素材的动情点和感悟点,根据不同的作文题,表达不同的立意。
她举例说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这场全民战疫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武汉封城;各地紧急驰援;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志愿者无私奉献……疫情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限足在家;线上学习;自我管理……
初三学子写下不同的经历和思考:
例子1:全民战疫时期,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投身战疫,灾难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担当。
例子2:停课不停学,学生在家开展线上学习,线上测试,在无人监督、无人监考的情况下,重新审视自我,进而认识到自律和诚信的重要,慎独的意义,并延伸到对人生态度的感悟——涵养品德,修养身心。
例子3:为了避免乘坐交通工具,母亲执意用电动车接我回家,途中书包屡次掉落,陷入困窘,联想到在无法抗拒的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摔倒,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前。从这次困难的回家之旅汲取了战胜一切的力量:继续向前,不断向前。人如此,城市如此,国家亦如此。
沈晓芬老师认为,例子1通过评论各行各业在战疫中的表现,展现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例子2结合疫情背景,从线上学习中反思自我成长;例子3将个人小事与国家大事关联,由事抒情,由事悟理。
总之,好文章一定是情理兼备、逻辑严密并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述的。
指导:广州市执信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沈晓芬
监制:尹来
制作:南都记者 梁艳燕 贺蓓 邹琳 实习生 麦晓婷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0广州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