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广州文化科中考于7月26日结束。 7月26日下午,广州市教育系统组织了专家老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各科试题做了分析。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李梁分析,本次中考物理题量适中,内容结构合理,关注教材内容的统整开发,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生活·物理·社会”的课程理念,考查学生从情境中辨识、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教材,要突显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点评人: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李梁
一、回归教材素材,落实基础方法
试卷部分题目素材源于教材的实验、插图及习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素材的分析理解。如物理卷第13题,改编自教材的实验情景,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光路图,综合分析实验现象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此类题目意在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教学回归课本,引导老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二、体现学以致用,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在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群众的健康,在医院、学校等人群聚集较多的场所都会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杀菌。如物理卷第14题以家用消毒柜的紫外线灯为例,简单普及紫外线波段和穿透性等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从中了解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防护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此类题目意在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让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推到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三、选取生活素材,发展关键能力
物理试题精心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实验探究等各类情境素材,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关注教材内容的统整开发,突出关键能力考查,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如物理卷第10题,“将身边的物理引入试题”。铅笔是学生常见的文具,而教材也将铅笔作为素材纳入变阻器的教学过程中。本题从另一个角度切入,通过对铅笔涂划的线条的电阻进行测量,让学生从题中的图、文、表格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运用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分析和推测“铅笔型号”和“重复涂划次数”对线条电阻的影响,判断哪条线条电阻最小。此类题目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新颖的实验素材,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又帮助教师开阔物理视野、丰富物理视角,提升考试评价对推动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突出学科特点,聚焦综合能力
本次物理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查,如:批判性思维、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导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如物理卷第24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创设情境,用电子秤分别对水和油的体积进行测量,提出疑问:“电子秤可以测液体体积”这个说法是对的吗?题目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发现该电子秤只能测密度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这道题从小处看是一道物理实验探究题,从大处着眼,此类题目意在培养的是学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大量真假信息中通过逻辑分析、分辨真假、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能力。
五、引入科技发展内容,增强对现实情境的考查
新能源的利用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如物理卷第17题用新能源“氢气”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特别是能量守恒观点的理解,突出强调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本题也让学生看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一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和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邓安晴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叶斯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0广州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