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化学分析: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渗透在今年的试题中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7-26 19:09

南都讯  广州文化科中考于7月26日结束。 7月26日下午,广州市教育系统组织了专家老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各科试题做了分析。广州市铁一中学,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何宗艳分析道: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是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长期秉承的基本理念,民族自信、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低碳生活、安全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渗透在今年的试题中。“答题即教育”,学生完成考试的过程也是全面检查和再次巩固化学学科素养的过程。

化学.jpeg

点评人:广州市铁一中学,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何宗艳

一、展现中国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挖掘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或技术成果,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第2题所涉及的酿酒工艺、冶铜工艺、制墨工艺、火药应用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果,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让于任何民族。第23题呈现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在现代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第24题取材于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最新研制的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也是一种更为环保的火箭。

二、凸显化学价值,增强科学理解力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上正在做出积极的贡献。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第3题以核酸为载体考查化学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功能的关系认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核酸检测能识别人体是否被某种病毒感染的基本科学依据,养成以科学的视角分析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使学科学习融入生活,让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在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切实发挥作用。第18题借助考查有机合成材料,不仅展现了合成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且渗透了浓厚的环保理念。第10题考的是燃料,渗透和传递的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行动。近年来森林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第11题考查了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中的化学原理,也再次向学生强调掌握和正确运用化学知识对于安全生产保护生命是何等重要!这些试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增强对化学科学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科学思维,增强学习乐趣和探究创新力

初中化学是学科启蒙教育,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以及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十分重要,今年的化学试题有多处基于教材核心知识发展出的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容易入手答题却又充满探究未知的趣味性、思想性。例如从微观本质解释宏观现象就是化学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也是重要的科学思维,第24题通过探究不同情形下瓶中的气体压强问题,考查学生在分子层面洞察事物的思维品质。第27题提出了多个“神奇的科学猜想”,让学生结合从化学学习中获得的认知进行研判,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第29题则创设了让学生自主合成陌生物质的开放性情境,一是要宣扬化学学习是非常有规律并非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二是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下做出自己从未做过的设想和推理,并渗透实证思维。

四、重视化学实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生活问题探究意识

伟大的发现总是源于耐心的实践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动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将于2021年正式纳入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更加重视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实验的考查。第15题以粗盐提纯为例,引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要“手脑并用”,学会边做实验边反思,这不仅是学习的好习惯,也是优秀劳动者所具备的品质。第26题是专门针对如今学生在实验室常犯的毛病而设置的,很多学生在实验室不敢动手不会动手,既不能保证安全也不利于发展能力和思维,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的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是否勤于劳动和实践密切相关,本题甚至可以说考查出了学生在家做不做家务、进没进过厨房,有没有形成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多参与生活服务性劳动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也能促进学科学习。第28题也是以教学中的重点实验为载体,检测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的落实情况,只有亲身经历了实验操作过程、细致观察过实验现象的学生才能答好。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邓安晴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叶斯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0广州中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