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时节穿着厚棉袄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仓库拣货员赖子龙和他的同事,每天都要穿梭在零下18度的京东华南物流中心仙村园区冷库货架间。拉开绳索,通往冷库的闸门徐徐打开,一大股雪白的凉雾扑面而来,一个个身着红色厚棉袄、拖着车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门后。(戳以下视频了解↓↓)
冷冻的鱼虾,猪肉排骨,粽子丸子、甜筒雪糕……需要通过温控保鲜的各类产品,静静地躺在零下18度的冷库区货架上,有的包装袋还结了一层霜。穿上衣服、打卡、领任务、找存储位、拣货……无论寒冬还是盛夏,赖子龙等人每天有8~10个小时,都需要穿着棉袄和寒冷相伴。
一门之隔,温差可达近30度。“走路快一点的话就觉得不冷了,走一身汗出来”,赖子龙告诉南都记者,“2小时我要出去一趟,不然衣服会结一层冰。这时候在里面就更冷了。”从30多度的室外到10度的室内包装车间、再到-18度的冷库内,一日感受3种温度,冷库拣货员们不约而同地感慨这份职业:“冰火两重天”。
温差太大,一些戴着眼镜的拣货员每每从里面出来,镜片都蒙上了一层雾气。“里面湿气太重,出来晒晒太阳很舒服。”相比于30多度的室外,冷库拣货员成了“夏天最凉快的工作”,“在外面太热了,进来就像吹空调一样”,一位拣货员说,有时候,大家还会拉着拣货车跑起来,比比谁的工作速度更快。
位于广州增城的京东华南物流中心仙村园区,紧邻花莞高速、济广高速,是京东物流在华南区域最大的生鲜仓群,拥有深冷、冷冻、冷藏、控温四大温层冷仓,可支持生鲜全品类电商供应链解决方案。每天,从这里发出的货物,流通辐射至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多个省区。对于这些地方的消费者而言,在京东商城下单的冷链商品最晚次日可达,若上午10点前下单可做到当日达。
冰淇淋是夏天最受欢迎的美味之一,也是这个仓库里数量最多的商品类别之一。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冰淇淋超级单品日,冰淇淋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6倍,共卖出近400万支冰淇淋,其中低线城市的成交额同比增长量是一线城市的15倍。
园区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上消费激增,园区日均出库超过6万单,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618等大促一般要提前一个月备货,单日出库单量超过20万。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视频:南都记者 李冠祺 陈灿荣 实习生 成贤豪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