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卫健系统首个博士工作站落户市中医院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0-07-29 17:01

7月29日上午,佛山市中医院举行“建人才高地 助力中医药强市”主题揭牌活动,“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全市卫健系统首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正式落户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以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在实施人才强院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市卫健系统首个博士工作站挂牌

据悉,这次挂牌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由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为佛山市医疗单位中的首个博士工作站,是该院继成为我省首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之后,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的又一新探索,将打造为吸引、集聚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中医药创新人才高地中发挥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7月15日佛山召开了全市中医药大会,会上强调佛山将突出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会后不久,市中医院便推出了人才建设系列举措,尤其是聚焦高层次人才的培育,打造中医药人才“栖息地”。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中医院自1997年底便成为佛山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基地,先后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了张斌、罗富荣、杨同广等8名博士后,如今这些博士后出站后已成为所在单位相关科室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落户将为医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连贯性培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通过教学相长,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张斌介绍说,近年来,该院以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契机,紧抓发展机遇,综合实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医院“高人建高地,高地聚高人”的战略思路下,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稳定人才结构,进一步提升人才学历水平和高级职称比例,培育医学领军人才,鼓励学术带头人和专科负责人外出交流,提高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目前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35名,他们在各自的相关专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介绍,成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后,将为医院的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创造更多的吸引力。


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佛山中医药行业

“目前正在申请进入佛山市中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陈国材博士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人才,2019年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留学访问。他表示,当了解到佛山市政府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市中医院骨科中心的实力后,便选择申请进入佛山市中医院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计划入站两年内完成中医药防治骨科常见退行性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陈国材表示,希望借助佛山市中医院的平台,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所长,真正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据悉,目前市中医院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位、硕士研究生导师71位。陈渭良、钟广玲被授予全国“中医骨伤名师”称号,6位教授被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称号。市中医院人力资源科科长余海波介绍,“我们将重点在骨科中心、肿瘤中心等国家、省、市重点专科以及特色专科的优势技术、特色疗法、特色制剂等方面,加强研究整理,更好地将科研成果服务市民。”

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钟飞健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得人才者得天下,佛山在全国地级市中较早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对于高层次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

钟飞健表示,目前佛山已经有超过6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年来,佛山市区两级每年投入发展人才的费用近30亿元。“通过过去三年的努力,佛山已有近4000名博士。我们希望在3~5年的时间内让佛山的博士达到1万名以上。” 钟飞健说,希望通过“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加入佛山中医药行业。


采写:南都记者杨韵仪 通讯员 潘丽雯 冯灿

编辑:杨韵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