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结果出炉,白云区排名全市第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7-29 19:16

南都记者从白云区方面获悉,广州市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出炉,白云区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其中均禾街在街(镇)中获优+等次,全市仅10个。据了解,这是广州首次对外公布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全市11个行政区、176街(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考核并排名。

 

白云区均禾街探索打造城中村垃圾分类样板

 

作为全市仅有的10个优+等级的街(镇),白云区均禾街95%住户都在城中村,在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全国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均禾街积极调研、分析、摸索,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链条管理,分类别、分主体、分阶段探索破解城中村垃圾分类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通过将邻避项目打造成群众休闲场所、建立出租屋主负责制、推出“垃圾分类巴士”、打造“红黑榜”等一系列组合拳,探索打造城中村垃圾分类样板。

以均禾街清湖村新时尚广场为例,街道通过调研,将将垃圾房旁边的杂草地改造成了休闲广场,并建起了一座垃圾分类科普馆,使得垃圾房不但不被嫌弃,反而成为科普馆的一环,吸引群众前来参观。由于缺乏管理经常散发着臭味的公厕也经过升级改造、严格管理,变成设施齐全、毫无异味的新公厕。

WechatIMG82.jpeg

清湖村新时尚广场。

在垃圾分类科普馆,均禾街有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垃圾分类大数据云平台,大屏幕上均禾街累计回收垃圾总量、垃圾回收类型、均禾卫士参与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据悉,待进一步完善后,云平台还可以看到每个垃圾收集点的高清监控视频,查看群众分类情况,以采取进一步奖罚措施。

WechatIMG83.jpeg

均禾街垃圾分类科普馆。

“这个科普馆主要是给当地村民、学生,还有外来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垃圾分类的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误时投放的垃圾房设有投放区、洗桶区、二次分拣区,还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垃圾投放口,从小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WechatIMG85.jpeg

均禾街垃圾分类科普馆内的互动区。

“垃圾投放点是典型的邻避项目,尤其城中村楼密人挤,有空地也距离居民区较远,不适合建垃圾投放点,选点建设是个难题。”负责人介绍,为合理布点,街道转变思路,将误时投放垃圾房和公厕建在一起,打造成口袋公园。

对定时垃圾投放点则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做到每个投放点撤桶后洗干净地面即是休憩的小景点,逐步取得了群众的理解。截至去年11月,均禾街已建成98个定时投放点和14间误时垃圾房,基本满足了投放需求。

 

推行出租屋主负责制,组建“垃圾分类巴士”流动收运队伍

 

因地制宜,注重结合城中村社会环境特点制定有效务实的垃圾分类管理措施是均禾街有效推动垃圾分类的法宝之一。据统计,均禾街有户籍人口3.1万,外来常住人口30.5万,全年流动人口约25万,总管理人口58万。

针对城中村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归属感不强,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据了解,均禾街一方面利用街道门禁办理点对外来人员开展定向垃圾分类宣传,另一方面紧盯关键责任人,推行出租屋垃圾分类屋主负责制,由经济联社与屋主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压实屋主的主体责任,由屋主负责租客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

WechatIMG86.jpeg

白云区的垃圾分类误时投放点。

例如,租客不配合,由屋主解除租约,屋主不落实,由联社处罚屋主。允许出租屋楼内放置分类垃圾桶,由屋主负责定时定点精准投放。均禾街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租客因工作时间与垃圾投放时间有冲突无法定时投的问题,也解决了流动人员因归属感不强垃圾随处乱扔的问题。“我们还准备将多次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外来流动人员列入门禁卡黑名单,在均禾范围内不能再次租住。”

针对偏远户少区域,不适合就近设置垃圾投放点的情况,均禾街则组建“垃圾分类巴士”流动收运队伍,配备流动分类垃圾收运车,设若干站点,群众只要定时到垃圾公交站点投放就行,大大提高了投放便捷性。

其次,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均禾街定制了三种垃圾分类投放办法: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基本采用“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精准定点投”的方式;流动人口采用“租客楼里分好类,屋主负责精准投”的方式;住户分散的区域,用“垃圾分类巴士”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就是“屋里分好类,定时定点上门收”的方式。

 

对标北京、上海,提升垃圾分类设施整体形象

 

今年以来,白云区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通过一手抓分类,一手抓减量,全区分类减量成效保持全市第一。全区厨余垃圾分类率持续提高,厨余垃圾日均收运量从1月不足200吨提高到目前约1000吨。1-6月,生活垃圾月均收运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1.6%。6月份,全区日均收运量4489吨,较去年同期减少超533吨;黄石街、云城街、三元里街等10多个镇街6月底厨余分类率超20%。

不仅如此,白云区全链条整治提升工作也走在全市靠前位置。全区各镇街对在用的2302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开展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提升整治。截至6月底,全区整体整治提升率超过70%,完成率在全市居前。

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点提升整治,白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呈现出一系列“高分亮点”。在全方位推进强制分类过程中,白云区积极推行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制”模式,嘉禾街望岗南社区、黄石街马务社区、均禾街清湖南社区垃圾分类初见成效;各镇坚持推行农村“定时上门收+星级评定”模式,农村厨余分类率整体提升;临街店铺、餐饮档口全面推行“厨余公交”模式,镇街厨余分类率快速提升。

下阶段,白云区将继续在资源化减量化上下功夫,确保年底实现各镇街厨余分类率达20%,生活垃圾总量整体较2018年下降4%以上,力争实现8月底整治提升基本完成,9月底前打造一批示范单位、示范点,对标北京、上海,提升垃圾分类设施整体形象。

同时,实现城中村、农村区域深度覆盖。通过全面推行“栋长负责制”,逐步完善村社督促房东、房东督促租户的管理机制。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全面推行“定时上门收+星级评定”模式,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分类监督检查结果与村“两委”、村民奖惩挂钩。

 

 


各区排名情况:

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区、荔湾区、花都区、海珠区、越秀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



优+等次的街(镇):

白云区均禾街、天河区猎德街、黄埔区鱼珠街、番禺区大龙街、荔湾区南源街、花都区花城街、海珠区海幢街、越秀区黄花岗街、南沙区大岗镇、从化区江埔街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云宣、方洽旋、全碧芳、肖韩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郑雨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