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六连”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先进事迹引发强烈反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0-07-31 16:31

硬骨头六连.png

连队在连石前举行宣誓仪式,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张永进 摄

南都讯 记者赵青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在发布仪式上,“硬骨头六连”指导员冯杰将一把拼弯的刺刀带上台前,向广大群众讲述了“硬骨头精神”的传承故事。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把刺刀的主人是全军英模榜排行第一位的特等战斗英雄刘四虎。在瓦子街战斗中,刘四虎面对团团围住自己的十几个敌人,像红了眼的豹子一样,蹿入敌阵,一连刺死七个,浑身上下中了十一刀,昏迷了十天十夜才被抢救过来,战斗结束后,他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瓦子街战斗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全连140名官兵,127人血洒战场,壮烈牺牲,其他13名官兵也都身负重伤,但依然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这个以敢于冲锋、刺刀见红著称的英雄连队,诞生过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等“硬骨头战士”。为继承先烈战斗精神,连队命名了“刘四虎排”、“尹玉芬排”等。

加入“硬骨头六连”十年的王刚便是“刘四虎排”排长,在广东分会场,他坐在了第一排观看了发布全程,在看到那把拼弯的刺刀时,他眼泛泪光。

 “对刘四虎的刺刀感触特别深,我今天坐在那里,感觉像和刘四虎面对面沟通一样。”王刚说,“刚在短片中,还看到我们的老指导员,看到他的英雄事迹,看到之前的故事,我自己也是泪水打转,非常感动。”

当南都记者问及连队获此殊荣的感受时,王刚说,“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

“这份荣耀给我们的不仅是前进的动力,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王刚表示,将继续发扬“硬骨头精神”,用忠诚和热血书写新篇章。

来自云南省丽江市的女战士李亚玲,2018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军入伍了,在广东分会场听到身中84块弹片的副指导员谢关友写给8个月大的儿子骏骏的遗书时,她忍不住落泪。

李亚玲说,”能够在同一个旅队,我觉得特别骄傲,即使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是不能丢的,我们要做得更好,才能不负使命,不负这份荣誉。”

据了解,这封遗书是“硬骨头六连”连史馆的三件“传家宝”之一。在攻打小尖山的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谢关友腹部被炮弹洞穿、身中84块弹片。

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他把生命留给了战友。牺牲前的几分钟,他一面将流出的肠子往里塞,一面对前来抢救的战士说:“我不行了,你们要注意……”话没说完,谢关友就停止了呼吸,年仅28岁。

那场战斗中幸存的老兵回忆,谢关友副指导员牺牲时,胸前的衣服和肌肉都被炮弹炸飞了。后来战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深绿色封皮日记本里给8个月大的儿子骏骏写了一封遗书。

在遗书的字里行间,谢关友除了表达一个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还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他与妻子的美好爱情,期望儿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谢关友走了许多年,全连官兵仍在怀念他,这封信大家耳熟能详。

今年90岁的石守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硬骨头六连”第十九任指导员,在发布仪式上,他向广大群众讲述了军功章背后的历史,也向社会揭秘了连队的英雄基因。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洗礼,参加战役战斗161次,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8次,3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发扬光大“硬骨头精神”,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被陆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我们生在‘硬骨头六连’所在旅,学着‘硬骨头六连’的事迹,也很想到六连感受一下,也想做一名‘硬骨头战士’。六连面前无困难,对我们来讲也一样,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去战胜一切困难。我们作为移防部队,在我们新的驻地,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组织科科长叶鹏说。

编辑:邹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