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吕永中,出生四川,中国原创家具品牌“半木”的创始人,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独创设计力的代表,“中国下一个时代开拓者”之一,曾连续两年被评选为“CIID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影响力人物”。
在吕永中看来,家具并不仅仅只是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而是承载家的温度的载体。“家具承载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家具还建立了人的关系、家庭关系、交流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具是为了实现家的一切”
2020年全球被迫掀起了一股“宅家”生活的浪潮,不少人开始从新审视对家的定义。“我坚信疫情以后,大家对家的概念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其实家是需要时间去感知的。”
吕永中认为,家具的功能为生活带来便捷,家具的设计装点生活的美好,吕永中用着独属于他的设计语言,描绘出一件一件极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家具,并将它们化作通向精神家园的阶梯,在“有”和“无”之间中诠释着他的哲学思想。
“从长远来说这个,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好。因为只有消费者才能真正体会到家具的设计和功能,其实我们所有的有形东西都形成那个无形的东西,就那个价值。价值明白了以后,可能性都来了,价格来了,空间也来了。而且有了对生活方式的、更加的、细致的理解以后,家具的可能性就来了。”
设计师中的哲学家
事实上,吕永中最初并不是家具设计师。1986年,他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留任,开始了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进入家居设计领域,对于他而言是个意外又理所当然的决定。“非常简单啊,我们家缺家具又找不到合适的,我就自己做了,于是就掉到坑里了,做做做就做到了今天。”
在最开始的5年,吕永中都在寻找“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我能干什么”的答案,而“半木”的一个“半”字正蕴含着他这半生探寻的思考和感悟。“它不是满,不是什么都要,也不是都不要,它是去选择适合它的那个时空里面所需要的东西,需要弄清楚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基于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关系的深刻感悟,吕永中的作品一直以“东方哲学和理性诗意”著称。在他眼中,家具不是一个简单的器物,而且是对未来,包括人的心理各种问题的某种层面的解决方案。所以一直以来,半木力图透过家具重塑当今的生活,探寻如何在世界的家具文化中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东方文化与当今生活紧密结合等命题。“半木会一直探索这些命题,包括所谓市场命题,包括说中国可不可以有高端的品牌,在市场实践过程当中能不能不忘初心但又与时俱进,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命题。”
创作·建构·未来
建筑的背景让吕永中对设计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所有的世界都是建构,都是建构某种关系,我们明白了各种关系,就用我们的语言,可能不一定是文字语言,用别的语言来建构,表达对世界的这个关系的看法,以及我们想塑造怎么样更好的关系。”而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了他为爱马仕创作的橱窗设计之中。采用日常可见的普通材料,用想象和创意将其打散、构建、重组,在平凡中创造“奢侈”。
关于中国未来的家具设计发展方向,他认为,产业升级以及消费升级将会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而家居设计师的职责是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各司其职,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同时,他也坦言中国的家具设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看上去所有的东西都有,或者所有的制造也好,销售也好都有,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很难整合在一起?客观的原因是,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创新的东西,或者说代表一点未来的东西,那这个里面的一点点的创新跟突破,就有可能突破一些思维。这种思维就会成为一个目前的比较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让这种合作可能不太容易正常地举行,或者不一定能持久。这个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
吕永中说:“我认为我世界都是在建构某种关系,让我们明白这种关系,如何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个关系的看法,以及我们想塑造怎样更好的关系。好像我透过木头,透过家具可以看到更多画面,看到更多的生活的画面,或者生活不完美的地方,并寻找如何去通过这些东西去把它完善。其实对市场来说,这就是消费痛点,我们所做的,就是去解决这个问题。”
采写、视频拍摄/南都记者 郑海虹 实习生 李梓楠
编辑:郑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