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未阅兵、首次非天安门举行,空降兵坦克兵如何解锁这些难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军情集结号
原创2020-08-04 11:48

“八一”建军节之际,十集文献纪录片《大阅兵》在央视播出。8月3日,第六集《华北集结》纪录片披露了时隔22年中国于1981年再次举行大阅兵的诸多细节。

南都记者注意到,1981年的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天安门以外的地方举行阅兵仪式。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阅兵中有两支特殊的部队,虽曾战功赫赫,却在阅兵中遇到难题,它们就是空降兵第十五军和坦克第一师。

3.jpg

22年未阅兵空降部队如何克服训练难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空降兵第十五军是我国第一支空降军,由曾在上甘岭战役一战成名的原第二野战军第九纵队发展而来,是诞生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特等功臣、特级英雄的部队。

当时的空降兵第十五军,是全军公认训练程度高、战斗力强的部队,也是全军唯一一支快速战略部署部队,这使得该部队成为最早接到组建阅兵方队任务的部队之一。

“在接到任务的40天后,就把单兵、排练、方队全部训练完了。”时任阅兵空降兵方队教员的张起义说。然而,如此神速的训练结果并没有让他松了一口气,反而产生更大的担忧。

据介绍,因为空降兵第十五军是一个一直力求快速部署的特种部队,日常训练主要集中在跳伞等特种作战任务,本身在队列训练的时间和经验都不足。加上时隔22年再次阅兵,全军的阅兵式和分列式早已搁置多年,标准在哪里谁的心里都没底。

最后,空降兵领导想到了仪仗队。仪仗队常年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任务,是全军专门进行队列训练的部队,为中国军队队列训练的最高标准。

当请来指导的仪仗队官兵在阅兵官兵前示范后,原以为已经训练达标的空降兵们才知道自己与正规化标准化的队列动作竟然有那么大的差距。

在仪仗队教员的指导下,空降兵们从最基础的军姿练起,仅仅一个月的训练,单兵队列动作就有了质的提升。

800x450_5f2832294c72e.jpg


               

坦克驾驶编队走齐还要训练单兵队列

据纪录片介绍,在受阅徒步方队摸索训练方法的同时,机械化方队也已经开始了行动。

机械化方队一直以来都是阅兵的重头戏,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自动化成果直观体现。机械化方队在分列式过程中的表现也是阅兵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一师,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就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

2.jpg

根据介绍,坦克第一师的前身是解放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特纵坦克大队,1945年12月1日在沈阳成立。成立时全队共有30人,一辆97式坦克,这也是解放军历史上最早的坦克部队。

由于上一次坦克装甲车出现在全军规模的阅兵仪式上,还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阅兵上。时隔22年,随着装备的更换,车辆性能发生了变化,一时间如何把机械车辆走齐走稳,成为装甲兵们每天琢磨的事情。在装甲兵们看来,最难的是如何标齐排面,而标不齐的原因是缺少参照物。

“用镜片,在旁边绳子绑一个小瞄杆,各车都有规定瞄准左边哪个位置,右边哪个位置,标齐就走齐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坦克第一师炮兵团技术员魏志刚介绍。

此外,装甲兵参阅部队除了机械化方队的驾驶编队训练,他们跟徒步方队一样,依然要进行大量的单兵队列训练,常常在太阳下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精神面貌一定要拿出来。”魏志刚说。

实习生王佳欣 南都记者潘珊菊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庆八一,致敬最可爱的人!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