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数商”将成人才标配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08-07 10:44

数字经济浪潮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一系列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广州大学副校长郭兴蓬告诉南都记者,2018年,广州大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全校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中,将原本的通识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改为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两年前重构这个课程时,我们想面向未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数字化、数据化的素养将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在数字经济社会,对人才有一个基本素养的要求,即对数字、数据理解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了解计算机基础。”郭兴蓬说。

在广州出台的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数字经济22条”)中,明确提出番禺区(大学城片区)要充分运用大学城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加快培养高端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

小标题

提高人才的数商很重要

郭兴蓬所说的数据素养,即“数商”,指一个人对数据的认识、理解、应用的综合能力。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才的数商显得尤为重要。

2018年,广州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调整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招生,今年重新恢复了独立招生,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育人模式上都做了调整。

广州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执行院长黄丽娟表示,调整后的电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包含了大数据商务分析、区块链、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社交电商等课程内容。

“与以前相比,大数据商务分析教学内容更为凸显,且作为专业基础平台课进行了课程开发与教材配套。我们着力打造具有‘三商’、‘三创’能力的复合创新应用型电商人才,也就是学生的‘智商、情商、数商’和‘创新、创业、创意’能力。而不管是偏文科的电商运营管理还是偏理科的电商数据分析,都需要数商。”黄丽娟说。

事实上,广州大学正在将数商的培养理念渗透进每个专业,并通过专业的调整重构来布局出一个面向数字经济社会的专业群。

2018年,广州大学对全校招生专业进行大幅度调整,将原来的90多个招生专业缩减为63个。也是从2018年开始,广州大学在新工科领域进行专业布局规划,意在“将数字概念装进去”,在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群的基础上,今年广州大学获准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在郭兴蓬看来,数字经济不仅需要专业人才对数据进行收集校验、整理分析,也需要懂经济、管理、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原本就具有优势的信息科学群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之间的跨越、交叉、融合,如布局了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类学科结合的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未来,广州大学招生专业将控制在75个左右。我们会积极应对未来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能新增一些新专业,比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能医学等,但更重要的是对原有专业进行内涵式的升级和改革。”郭兴蓬说。

小标题

丰富产学研融合的内涵

最近,广州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正联合英德茶农产业数字实验室打造虚拟直播电商基地。“我们电商专业的学生会直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黄丽娟说。

一方面,让论坛走进高校,让学生走进论坛。每年定期推出校企合作论坛,通过论坛中走在前沿的企业家、专家学者讲授电商经验,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让学生向外走。每年开设创新研究课程,来自企业和高校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磨练协同创新能力,了解如何与他人合作协调,认识怎么与企业对接项目落地。

据黄丽娟介绍,广州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下设立产学研合作部,通过三个层次对接,即电商基地、电商研究会与电商学会。电商研究会主要面向研究生,着重研修班及科研攻关项目。电商学会主要面向本科生,着重创业大赛和创业就业项目。

目前,广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共五种:通过“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通过9个广东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培养卓越人才;通过实行主辅修和第二学位修读制度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通过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的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建立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本科生“双校园”联合项目,推行国际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微信图片_20200807020234.png

番禺区(大学城片区)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12所高校、20多万师生以及院士、博导等高层次人才1300多名。

郭兴蓬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广州未来一定会孕育一批世界一流产业,因此产学研协同是广州大学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2019年,广州大学共有两批88个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获批项目总数位居广东高校第一位。

“学校规定,包括各级重点实验室的所有科研平台的纵向课题都必须向本科生开放,其工作成效列入考核体系。我们同时也积极推进与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和人才培育基地”,郭兴蓬说,“对于真正的高等教育而言,本科教育是基础。对于大学来说,以‘本’为本,才可能将研究生教育发展得更好。”

小标题

加强与琶洲等区域的协同创新

面对滚滚而来的数字经济时代,许多高校都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大学正是一个缩影。

广州市番禺区发改局的数据显示,番禺区(大学城片区)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12所高校、20多万师生以及院士、博导等高层次人才1300多名。汇集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一批创新载体。

根据“数字经济22条”,培养高端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毫无疑问是该片区最重要的任务,该片区也被赋予为广州市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

番禺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广州大学城片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但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空间不足,现有科技产业园区已基本满租,难以承接高校外溢的科技创新资源;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还有待完善,对区域经济的创新引领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活力、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22条”还给了番禺区(大学城片区)另一个任务,就是以应用为导向,全面推进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形成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技术产品体系。

目前,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番禺区也在谋划建设华工科技产业园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并启动粤港澳直播电商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预计今年开工。

番禺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番禺区将联动大学城南岸华工国际校区、暨大校区、广医校区和广州国际创新城科创综合组团,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果转化承接区,推动广州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

“我们还将加强广州大学城科教、创新资源与琶洲、生物岛、国际金融城、鱼珠等区域协同联动,围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在高端人才引进和集聚、共同孵化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该负责人说。

1号楼.jpg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裘萍

执行统筹:南都记者冯芸清

采写:南都记者冯芸清 实习生梁思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广州有数,智启未来

编辑:冯芸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广州有数,智启未来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