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诞生在珠海,曾领跑全国十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0-08-13 19:43


从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到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酒店,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在全国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


成立特区40年,珠海敢为人先,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首创”、“首个”。


有的第一或许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消失在时间长河中,但其承载的功能、意义却被传承下来,仍在服务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的第一则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发展壮大,时至今日仍发挥着示范意义,引领推动珠海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第一”以及创造这些“第一”的人、企业,既造就了今天的珠海,也被珠海特区所造就。


值此珠海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南方都市报聚焦珠海特区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重大创新变革,推出《特区珠海40年40个第一》策划,探寻曾经诞生的第一、首创,寻访推动珠海发展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改革先锋、标杆领军企业。

南都讯 在石景山半山腰上,六栋典雅的西式白色别墅伫立于绿荫之中。它们隶属于石景山旅游中心,邓小平、邓颖超等多位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下榻。

作为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率先推行劳动合同与浮动工资制度等系列举措,使其一度成为全国酒店的翘楚。30年悄然走过,以石景山旅游中心为标志的珠海酒店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珠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一部分。


截屏2020-07-18 上午8.52.17.png

曾领跑全国酒店业十年,引同行慕名取经

时间回到1979年,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旅游企业石景山旅游中心在珠海签约诞生。1980年2月8日,由11位港澳商人投资1100万港元兴建的石景山旅游中心破土动工,酒店因后山上有21处石景而得名。

公开资料显示,酒店用8个月时间建成,1980年10月12日开业。双方合作的方式是港澳方面出资金出设备,珠海方面出地皮、劳力,投资不还本不付息,盈利部分7成归投资方,以12年为期。

作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石景山酒店领导层大胆提出借鉴国外和港澳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来制定酒店的管理制度,首创全国第一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贵制的企业体制;首创全国第- 家实行劳动合同制的用工制度:工资分配上实行浮动工资制。

创新的管理机制,以及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服务理念,都让石景山旅游中心声名大噪,多家传媒竞相报道。北京饭店、东方宾馆等大酒店也慕名来取经。在1980年-1990年的十年间,石景山旅游中心作为我国酒店业的一面旗帜,领跑全国,也成了很多珠海人心中的胜地。

当时的酒店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回忆,开业之初,酒店几乎天天爆满。他们将酒店房价定在168元,相当于当时普通人四五个月的工资。酒店在试营业的前2个月内,便达到收支平衡,正式开业的第一季度,便获得纯利70多万港元。

带动珠海酒店业、旅游业崛起

在石景山旅游中心的带动下,珠海的酒店业、旅游业由此起步,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今天,当人们漫步在石景山旅游中心周边及其所在的吉大片区,一路上各类酒店鳞次栉比,已成为珠海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伴随珠海旅游产业的腾飞以及打造全域旅游的需要,珠海的酒店业也从过去只有石景山旅游中心一家高端酒店,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不完全统计,珠海现有30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含开业/在建/规划),业的14家,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规划/建设中的有16家,覆盖香洲、横琴、金湾、斗门、东澳岛五大区域。

与酒店行业腾飞相伴的是,珠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浪漫之城的美誉蜚声全国。仅2019年,珠海就接待游客总人数4618.21万人次,同比增长7.1%;其中,过夜游客2603.90万人次,酒店平均开房率 62.27%,实现旅游总收入 541.53 亿元,增长 16.2%。

与此同时,石景山旅游中心在特区成立之初所确立的标杆服务理念,不断被同行借鉴、推广、升级,如今在珠海乃至整个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成为市民日常都能享受到的普遍服务。

监制 陶然 田霜月   

策划 李平

统筹 杨亮  

记者 朱鹏景 杨亮 王靖豪 李洁琼 袁平峰 洪晓可

编辑:杨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珠海特区40年40个第一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