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就能线上预约中山一院大专家复诊、健康咨询甚至大型检查预约和药物配送。13日,有着110年历史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触网,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正式启用。这是在医院APP云诊室的基础上,通过打通诊疗全流程,实现患者线上高效就医、无缝衔接的全新平台。与此同时,发布会就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作了住院自助机上线、院内智能导航系统、全院WIFI覆盖、方舱CT和核酸检测点等的项目介绍。
肖海鹏教授表示,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互联网医疗的要求。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等院领导,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袁志忠、华为企业业务总裁彭中阳、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邓志盛、北京华据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宿志宇、广州市荣誉市民李黄国平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近年来,中山一院以患者为中心,持续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诊体验,打造一系列人性化优质服务。新冠肺炎发生后,中山一院迅速开通云诊室,免费进行线上发热义诊,及时提供云端问诊咨询平台,推出试点药品配送服务,为患者解决疫情期间看病开药的难题。
目前,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已上线网上专家问诊、复诊开药续方、复诊检查预约、护理上门服务、健康资讯宣教等模块,实现了医护患线上多形式交流互动,为患者构筑智能全流程健康自助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新模式。
患者在互联网医院上可利用文字、图片、语音等交流方式与专科医生、药师、护士或医技人员进行沟通互动,申请报告解读、咨询指导等,同时也提供音视频、虚拟电话咨询,患者缴费一次后可享受3次问诊机会和48小时的咨询时长,实现了高科技加持下的多样化、全方位智能医疗服务。
除了看病足不出户外,患者开药取药少跑腿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医院的就医新常态。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创新药学服务模式,开通了“互联网+药学”惠民服务,复诊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就诊后,医生、药师可通过网络平台为复诊患者书写病历并下诊断,同时开立药品处方,药品可线下药房自提,也可通过药房提供的配送服务,直接送药上门。
据介绍,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已开放600余种西药、中草药,配备专业药师审方,严把用药安全。如果患者在用药时出现了问题,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医生或资深药师,实现安坐家中便可网上“寻医问药”。
此外,互联网医院还提供复诊检查预约功能,复诊患者可预约医生为其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同时自行线上预约检验检查项目的具体日期及时间,灵活安排复诊检查行程,患者检验、检查结果出来后也可在线咨询专家,减少不必要的往返奔波,真正体验“指尖上的医院”。
为满足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指导、伤口护理以及日常保健等居家延续护理需求,中山一院还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创新和探索,出院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在家享受更优质、规范、便捷的居家护理,减轻了行动不便患者往返医院的负担,切实提升老百姓就医满意度。
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的相关功能。
在健康资讯宣教板块,患者可查看各式各样的健康宣教文章、音频和视频,获取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系统还将根据患者阅读喜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科普内容。未来,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还将提供电子处方院外流转、智能导诊、健康随访、远程协诊和转诊等多样化服务,为患者带来科技革新与医疗服务融合的全新就诊体验。
当前,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汇聚了547位名医专家“坐诊云端”,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康复医学科等三十多个专科,其中,名专家6人,副高以上专家328人,占出诊专家半数以上,同时,互联网医院还提供护理、药师等全面专家咨询服务。
医院党委书记骆腾主持中山一网络医院启动仪式。
专家出诊时间更加灵活自由,他们将利用业余和空闲时间在线上问诊,工作时长从周一延长至周日,进一步方便患者咨询。此外,随着互联网医院的深入发展,医生的个人医疗品牌和工作模式将被重塑,由每天固定的坐班出诊,拓展为半天坐班出诊、半天云诊室出诊,或白天坐班出诊,晚上云诊室出诊,高效分配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半径。
据悉,今年1月26日,中山一院开通“云诊室”,免费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发热门诊图文咨询服务,上百位医生组成“百人团”云端义诊,同时试水普通患者线上咨询服务。截至7月31日,已累计线上接诊19159人次,其中免费为发热患者咨询3240人次。
“此前,中山一院的日均门诊量为1.5-2万之间,经历了新冠疫情后的当下,我们的门诊量下降到了1-1.2万每天。这说明相当部分的患者,其实原本可以不用来门诊就医”,肖海鹏表示。而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启动后,一些复诊病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完全可以转移到线上就医。这对于患者、医院、医生乃至社会都是一个多赢的效果。“但这一全新的诊疗模式,也需要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毕竟不是面对面接触式的问诊,医生没有查体,全院的1600多名医生都有一个逐渐熟悉这一新事物的过程。”
医院副院长陈旻湖透露,中山医院互联网医院启动后,将按照一次挂号,市民可进行三次图文咨询来完成一次线上问诊。“如果医生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互联网医疗服务,那么他(她)应该在24小时内进行响应。”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潘曼琪
摄影 南都记者梁炜培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