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湾顺德片区的乐从镇原本以家具闻名于世,如今,生物医药产业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一座由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体必康)主导建设的200亩生物医药产业园正拔地而起。
体必康董事长毕利军是中科院生物大分子卓越中心核心骨干人才,也是广东省珠江人才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底,她带着技术和团队来顺德乐从创业。经过多年的研究,毕利军的公司研制出国际上首张结核杆菌蛋白质组芯片、世界首创细菌超声分散计数仪等“高精尖”产品。
毕利军表示,中科院有很多团队都是依托于顺德区科技政策的支持落户到这里来的。在这里已经发展了7年了,现在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机遇之下,我们将发展得更快。
毕利军:2012年底,我们到顺德考察,2013年正式落户顺德,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7年了。最初只是我们一个团队到顺德这里创业,来了之后发现顺德政府在产业布局上做得很好,产业链很完整,尤其是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方面。此外,在人才政策上,顺德实际上也是超前于其他区域的。中科院有很多团队,都是依托于顺德区科技政策的支持落户到这里来的。我们在这里已经发展了7年了,现在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机遇之下,我们将发展得更快。
毕利军:我们结核病的团队来到顺德之后,就创建了第一家公司体必康。这家公司主要是针对于结核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结核病临床诊断比较难,检出率低,疫苗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等。
我们团队针对结核病的研究已经积累了20年,有一定的成果,然后落户在顺德,把这些研究成果转化成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产品。主要的产品包括临床结合感染的这些试剂盒。但是仅有试剂盒,没有配套的仪器设备,实际上还是完成不了整个检验过程。所以我们又开发了仪器设备的这样的一个研发平台。而且我们突破了很多的关键技术,研发了几款产品,这是全球上还没有的,但我们已经研发出来并进入市场了。现在在全国有200多家医院医疗机构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长期的布局是希望从结核病的预防角度,来真正解决结核病。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发结核病的疫苗。在国家重大专项、广东省政府和顺德科技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开发的疫苗有望今年能够做进入临床试验。
毕利军:科技人才来到一个地方创业,目的是想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科技成果在哪转化?是不是有一个专业化的平台,就是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关键的命脉。我们企业所在的中欧中心环境就非常好。因为生物医药的研发环境,它本身洁净度各个方面都要求很高,而且这个行业领域又是需要吸引高端人才的,对整个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顺德政府提供了中欧中心这么好的环境给科学家创业,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
毕利军: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其实是挺大的。疫情导致了企业延迟复工。但疫情期间,病人需要用到我们的试剂盒去排查是肺炎还是结核病,前方对试剂盒的需求很大。考虑到这个方面,顺德政府作出了一个紧急的决定,允许我们提前部分进行复工,给予了很大支持。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员工不能到前线去跑市场、应用示范推广。然后我们就做了一个调整策略,在内部大练兵把研发加速。
编辑:胡嘉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科技顺德,创新驱动
南都对话 顺企科技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