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到 30.1%,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智联招聘今日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显示,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为大学生提供了21.4%的工作岗位, 但拥有这四个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重仅占 3.5%。
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
智联招聘今日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就业困难大学生以户籍地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在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户籍地在三线城市(29.2%)和四五线城市(41.5%)的大学生比重超过了七成,构成了仍在求职的大学生的主体。
从高校所在地来看,区域难度差异不太明显。从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到 30.1%,高于京津冀(26.9%)和长三角(26.3%)地区。
就业困难大学生主要来自于非重点大学和一般学院。在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一般学院(52.1%)和非重点大学(39.4%)的合计比重超过九成。从就业难度系数看,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有 14.7%的学生仍在求职, 而非重点大学(26.2%)和一般学院(30.9%)的就业难度约为前者的两倍。
低层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从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到 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 1.7%。这些专业14本属于“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
北上广深提供 21.4%的工作岗位
对于专科应届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为法律;对于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会计。
再从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重看,烹饪 (41.8%)、会展管理(40.7%)、休闲体育(37.7%)和旅游酒店管理(34.8%)等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专业。
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当前东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 51.3%的就业岗位需求,而 6 月份大学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 57.0%,后者比前者高出 5.7 个百分点,“孔雀欲往东南飞”的趋势依然突出,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对而言,虽然中部地区提供了 22.6%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但 6 月份只有 18.0%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中部地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
从 城市维度观察,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分别提供了 37.5%和 11.1%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在 6 月份收到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只 为 35.9%和 9.8%,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值得一提的是, 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为大学生提供了 21.4%的工作岗位, 但拥有这四个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重仅占 3.5%,特别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落户难问题。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