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8其实是中国儿童长高日。设立这个日子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国孩子的身高可以拔一拔。
为了让更多家长和孩子知晓生长发育的科学知识,南都惠州健康大讲堂,特意邀请到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何春医生和大家一起就儿童生长发育的话题,进行健康科普。
访谈嘉宾:何春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儿童保健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与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保健协会儿童保健分会 委员
广东省保健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营养与喂养学组 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惠州市科学育儿专家、广东省最美儿保医师
访谈实录精华版:
儿童身高的增长关键时期有哪些?
孩子出生时平均身长是50cm,体重是3—3.5kg,第一年孩子身高可以增长增长25cm,这是孩子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第二年可以长10—12cm,孩子3岁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可以长5—7cm。
青春期是孩子身高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
青春期开始标志,女童9-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标志是乳房发育。男童11-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标志是睾丸增大。这个青春期开始的标志家长们一定要特别留意!很多家长会觉得女孩来月经、男孩变声才算发育,实际上,女孩来月经、男孩变声后是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晚期了,这个时候孩子身高一般只能长4-6公分,一些发育进展快的甚至只能再长2公分左右。
青春期启动后,1-2年后达到身高增长高峰,身高增长:整个青春期男孩身高增长约25~28cm,女孩身高增长约23~25cm。
影响儿童身高成长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占60-70%,剩下30-40%跟运动、饮食、睡眠、心理等因素息息相关。
人体的长高主要是基于下肢长骨的增长来实现的,而下肢骨的增长主要由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板内的软骨细胞不断分化、增殖、肥大、钙化,形成长骨的线性增长,从而实现人体的长高。
有效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跟合理的睡眠可以促进孩子垂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从而促进孩子长骨增长,促进孩子身高长高。所以孩子的身高是7分天注定,3分靠打拼。爸妈不高的,孩子也有机会通过干预变成大长腿。
如何界定儿童生长发育是否健康,身高是否达标?
医学上一般会用标准差法和百分位法来定位孩子的身高状况,我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百分位法
百分位法一共分为5个档,简单的来说,就是100个小朋友按照身高排队,一般是以骨头的年龄来看也就是骨龄,P97代表孩子身材高大,P75代表偏高,P50代表孩子的身高在平均水平,25的话代表偏矮,P10代表孩子身高已经接近矮小了,家长应该提高警惕了,P3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矮小症啦。
女孩骨龄9岁身高不足134cm可能成年后长不到160cm,如果9岁不到124cm,可能150cm都达不到。同样,如果男孩骨龄10.5岁,青春期启动前长不到142cm,身高可能也就达不到172cm,如果10.5岁不到130cm,身高将达不到160cm。
很多人传统观念里,都觉得女孩子长得早,男孩子要晚长一些,所以忽视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们对孩子长个常见的误区问题有哪些?
在临床经常遇到十四五岁,身材矮小,骨骺就剩下一条缝的孩子来就诊,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的孩子,这些家长都是觉得孩子现在矮一点不怕,到青春期就能噌噌噌长高了,他们认为孩子是晚长,肯定能等到“蹿个子”。
那晚长的几率有多大呢?从身高角度讲,这样的“黑马”也确实有,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如今营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晚长的比例已极低。往往是100个等待晚长的孩子97个丧失了长高的机会!
还有的家长认为,“我就是晚长,孩子肯定随我!”可他们既不能肯定孩子是晚长,又盲目寄希望于晚长,拿孩子的身高做赌博,直到骨骺线闭合才知道没有长高的希望。
增加孩子身高吃各种补品 “拔苗助长”式增高不可取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家长会坚信民间长高偏方,给孩子进补,很多地方有流传吃田七,海马,海参,小公鸡能长高,但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在我的门诊中就有一个男孩子我印象特别深刻,他11岁妈妈带到门诊看只是偏矮,还没发育,骨龄10岁半,预测成年终身高164左右。我们叮嘱家长要3个月过来随诊,结果家长等到第二年的时候才来看,孩子一讲话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已经开始变声了,身高一量,一年长了9公分,我心想完了,家长不会去给孩子进补了吧!原来家长给孩子吃了半年海马炖小公鸡。后面给孩子拍了一个骨龄,发现孩子骨龄已经12岁多了,预测成年终身高只能在159左右,相当可惜。
正常青春期启动的孩子一年身高增长至少6公分,2年最少应该长9公分,经常吃这些“大补”的东西在短时间内身高是会有所增长,但是也会使性腺轴提前启动,加速骨龄老化,压缩了长高的整体时间,相当与揠苗助长。两年长9公分,跟2年最少长12公分,各位家长看看是哪个更划算。
作为家长该如何判断是否孩子是“晚长”?
今天教一下大家在日常生活长如何辨别孩子矮小跟晚长!针对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患矮小症,最简单的粗略的观察方法:一条裤子可以穿两三年/孩子在班级总是坐在第一排,长的很慢.
如果0-3岁的孩子每年生长速率低于7公分、3岁至青春期前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5cm,青春期每年生长速度低于6cm,与同龄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时,家长就要多加留意尽快把孩子带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检查。
很多家长会有一种观念,认为单纯增加运动,增加营养,比如跳绳,补钙,希望通过这些手段让孩子身高增长?这些手段有没有用?或者说作用有多大?
身高偏矮可以采用一般干预,运动和增加营养,但是身高低于2个标准差,达到矮小的应采用医学干预,一般干预几乎无法实现追赶。很多矮小的孩子实际上是存在病因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就矮小,生长激素分泌缺乏、生长激素分泌的质量不高,以及特发于女孩子身高的特纳综合征啊,这些矮小如果没有解决最源头的问题,单纯靠增加运动、增加营养是没办法实现追赶的。
针对孩童身材矮小,医学手段干预是否需要? 什么时候干预最好?医学干预的手段主要有哪些?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举例说明)
针对这些矮小的孩子我们是需要给与医学手段干预的,在干预前要先给孩子做全面的检查,例如拍骨龄,看孩子身高是否落后于年龄、做甲状腺检查看孩子会不会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查一下孩子的生长激素水平、评估孩子是不是存在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的情况等等。
对于矮小的孩子,建议的医学干预年龄是4-10岁,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
长高就是与骨骺闭合抢时间的赛跑,起跑越早身高越理想;如果你长大了才开始跑,再去追赶,就晚了。
策划:申鹏 何永华
统筹:李鹏
文字:南都记者李鹏
摄像/摄影: 南都记者 田飞 王诗媛
后期剪辑: 南都记者 王诗媛
编辑:李鹏
编辑: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