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作为夏秋季节的一个分界线,今后的天气将变得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最易伤肺心燥,各种呼吸道疾病与心血管问题都有可能趁虚而入。中医专家指出多用百合、山药、蜂蜜、莲藕等调制食疗方利于润肺除燥。西医专家提醒,夏秋之际心血管疾病高发,熬夜、吃宵夜、少喝水就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高危因素。
傍晚,气温仍是炎热,罗湖一处高楼楼顶晾晒的衣服仍沐浴在夕阳余晖下。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润肺防燥有密招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中医学认为,此时秋燥逐渐加重。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外感燥邪,最易伤肺,表现为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干枯不润的症状。所以,在这个时节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彭康教授提示,处暑时节,养肺润燥应当开始。下面介绍几种养肺润燥之中药。
1.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本品作用平和,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且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服用方法:单味煎服,每日10-15克。①百合汁: 鲜百合15-30克,洗净,捣烂取汁,以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以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咳嗽者。②百合蜂蜜羹: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将百合洗净切碎,拌入蜂蜜,蒸熟。每晚睡前服食。清心安神、润燥除烦。可用于神经衰弱、睡眠不宁、易醒者。 ③清蒸百合:百合鲜品500克,白糖适量。将百合洗净后掰开成片状;置于盘中,加白糖蒸熟即可。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疗干咳、久咳、失眠、心烦等病症。
2.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有降血糖、抗氧化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食疗的好选择。服用方法:本品单用,每日15-30克,水煎服。食用,大剂量60-250g。本品可作为煮粥、煲汤、火锅、炒菜等的食材用。
3.蜂蜜:具有润燥、补中、止痛、解毒的功效。本品既能补肺益肺,又能润肺止咳,还可补土以生金,治疗虚劳咳嗽日久。服用方法:可与阿胶、川贝母、桑叶等同用。本品用开水冲服,每日15-30克,大剂量30-60克。①蜂蜜鲜藕汁:取鲜藕适量,洗净,切片,压取汁液,按1杯鲜藕汁加蜂蜜1汤匙比例调匀服食。每日2-3次,适用于热病烦渴、中暑口渴等。②蜂蜜枸杞石斛茶: 枸杞15克、石斛10克,蜂蜜10-20克,开水冲泡服用。
心血管疾病正“提刀”向你走来
为什么心血管问题容易在这个时节“找上门来”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样新教授解释,这和夏秋季节人们户外运动少、补水不及时;睡眠时间短、血糖控制难以及昼夜温差大有很大关系。
处暑时节心血管疾病高发原因
那么,广大市民朋友应该如何有效地降低季节转换对心血管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呢?陈样新教授认为,以下的几个方面可以成为大家处暑季节护卫心血管健康的有效途径:
1.留意气候变化,预防各种感染。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而夏秋季节的多变气候又是感染性疾病多发的“天然温床”。心脑血管疾患者本身抗病能力较差,心脏承受负担的能力也较弱,因此需要特别“小心”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
2.适当户外运动,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
运动不足或大量排汗后忽视了补水,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引发血栓。虽然炎热的天气还未完全过去,但长期缺乏户外锻炼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保持情绪平稳,出现症状要及早医治。
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可过分激动,一旦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时要及早就医。
4.饮食上不要有太大的变化。
不少朋友到了秋天会在饮食上“进补”,饮食上的结构变化实际上不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季节过度。每餐的膳食中,应保证荤素搭配,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等各项涉入都不可忽视。
5.尤其应该避免熬夜。
这既包括尽量不要太晚睡觉,也包括尽量不要在晚上吃宵夜。另外,心血管疾病容易在夜间和晨起多发,这和夜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有关,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注意补水。
6.充分了解发病前兆,把握就医最佳时机。
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包括一些既往尚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需要关注和了解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先兆。如心梗发作前常常会有胸闷、胸痛、活动耐力下降等前驱症状,尤其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稀发到频发、从短时到持续、从活动后发作到静息下也发作等情况的时候,要提高警惕,最好提前就医。
除了以上6个方面,陈样新教授还提醒各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朋友,心血管疾病基本都是需要长期防控的慢性疾病。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无论气候如何变化,都需要注意坚持合适的药物治疗,即使需要调整,也需要咨询专业的心血管病专家的意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调整,而不能自作主张,药物治疗是不能被替代的重要防治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敖天曈
通讯员:黄睿、张阳、李凯欣
编辑:曾文琼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