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能走路到“上天入海”!广东22岁轮椅小伙拿到潜水证

南方都市报APP • N视频
原创2020-08-23 14:53

22岁的广州小伙方坚泽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平均每十万人中仅有一例,患者四肢乏力,无法行走。上大学后,方坚泽想要改变“像宠物一样”只能依赖他人的生活状态,开始探索独立生活的可能性。他推动校园和广州市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尝试跳伞和潜水。8月19日,他通过考核,拿到了HSA有障人士潜水证,成为国内第一位患有肌肉病的持证潜水员。

生而不同,收到“死亡的预告书”

3岁的方坚泽看着1岁的妹妹,她在软软的床上辗转腾挪,两只腿用力一蹬,然后站了起来,稳稳地走了几步。

就是那个瞬间,像被电流击中了一般,他猛然觉察,自己是不同的。

图片1.png

方坚泽用电动轮椅代步。

方坚泽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潮汕家庭,作为长子,他被家族寄予厚望。

但是成长到3岁,他的四肢仍然没有力气,走路时常跌倒。

父母带他跑了许多家广州的三甲医院,医生说,小方应该是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全球平均每3500个男婴中就有1人罹患这种病,一般3-5岁发病,约12岁时失去行走能力,患者常在20余岁时因呼吸衰竭死亡,目前无药可医。

医生的判断仿佛是一张“死亡预告书”,正常医治没了指望,他的父母便转而去寻求一些民间偏方,气功疗法、吃大蒜、烤海马海龙、喝符水等等轮番尝试,死马当作活马医。

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年幼的小方并不抗拒。由于无法移动,吃的东西就成了他探索世界的窗口,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吃饭,期待着品尝一切新奇的食物。他爱上了美食节目,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美食家,或者厨师。

图片2.png

方坚泽用“左手帮右手”的方式,在宿舍做的菜。

于是在他眼里,作为药物的烤海马有一种蛋白质的焦香,烤完再炖煮一下,无比鲜美。而做完法事的符纸,被点燃后放进水里,闻着是烟熏三文鱼的味道,喝起来有种“硝烟融入水中的奇妙口感”。

“不一样”的童年

在成长过程中,小方慢慢发觉父母对他的感情有些复杂。

自他发病,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觉得“在老家抬不起头来”,家庭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直到健康的孩子出生,小方的致病基因被认为是自发突变,家里的气氛才有了改善。

小学2年级以前,没有学校肯接收他,亲戚也都看不起他。据小方说,母亲虽然懂得不多,却异常坚定地让他读书,每天亲自辅导他学习。

图片3.png

方坚泽在家里,只能用长塑料杆辅助开关灯。

有时候父亲会为妹妹畅想未来,劝她努力读书,将来看看能不能去海外读个硕士。但是这样的话,父亲从未对小方说过。关于这一点,小方在心理学书籍中找到了答案:如果第一个孩子身体有残障,父母很可能会把期盼转移到第二个孩子身上。

小方一直渴望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认可,但他从未得到过。“无疑爸妈是爱我的,但他们也受到了陈旧观念的影响,觉得残疾人就应该在家呆着。”

活着不等于生活

上中学的时候,小方也歧视着自己,竭力想跟健康的同学看起来一样。

每天早上7点,被家人背到座位上,然后就一动不动地坐着,直到中午下课,中间连上厕所的机会都没有。中午被接回家吃完饭,吃完又送回座位上,直至放学。一天天如此,周而复始。

小方几乎从来不请求同学帮助他移动,他觉得残疾就是“低人一等”,麻烦别人更是一件丢脸的事。仿佛只要压抑自己的需求,跟大家一样坐在座位上,也不使用轮椅,就跟其他人没有分别。

可惜有时候,这种忍耐换来的短暂的“跟他人相同的幻觉”会被突兀地打破。老师会“贴心地”提醒全班:“咱们班有个残疾同学,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偶尔善良的女同学也会正气凛然地警告与小方打闹的男生:“你怎么连残疾人都欺负,你还有没有同情心了?”

这些看似善意的举动让小方觉得崩溃,为什么一定要特意给他打上标签,区别对待呢?

图片4.png

方坚泽和他曾经的宠物“肥猫”,由于无力独自饲养,只好送给朋友。

“似乎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总是最后被顾及到的”,有时候在家想要喝一杯水,都要等待很久,才有人去帮他倒。

小方想去任何地方,都需要家人的帮助,也极可能因为天气不好没人想去、家人心情不佳等原因无法成行。极少数的情况,被人像“完成任务”一样地推出去玩,他却开心不起来,觉得轮椅上的自己就像一条狗,正在被人牵着遛。

小方越来越难以忍受,这种宠物一样需要依附他人的生活。但是弱小的,连走路都做不到的他,却不知道如何反抗这种“既定好的命运”。高中生小方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的QQ空间写下一句话,然后反复翻看:“活着不等于生活”。

闯出无障碍之路,做城市探险家

第一年高考,他对成绩不太满意,经过一年离群索居的复读生活,他考上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一直以来,小方的最大的梦想就是独立生活。在他眼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学校为他配备了一间无障碍宿舍,小方成为了第一个住校的轮椅的学生。

家里找了一位亲戚照顾小方的生活起居。与常批评小方“思想过于独特”,很少鼓励他的家人不同,叔叔生性不拘小节,豁达开朗。

小方坚持要养一只叫“肥猫”的喵星人,“逼迫”叔叔当铲屎官,亲眼见证了叔叔从嫌弃猫到抱着猫睡觉的过程,这让小方重拾了一点对生活的掌控感。叔叔还鼓励他尝试独立生活,虽然当小方不再依靠他的时候,也就是他失业的时候。

在叔叔和同学的帮助下,小方第一次试着独自使用电动轮椅,意外地发现,并没有很多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大二的时候,他终于积聚起勇气,许下了独立生活的愿望。

图片5.png

在方坚泽的建议下,学校增加了无障碍设施,现在他可以在校园自由活动。

那时学校普遍缺少无障碍设施,有次小方想去图书馆看一看,大门前有二十几级楼梯,在他眼中如同天梯般难以攀登,叔叔只好背他上去,累得满头大汗。

后来,小方一个人去考察了学校每个角落的无障碍设施,整理出一个成本最低的改造方案,反复写信给老师和校董反映诉求。学校的人行道、教学楼、厕所、图书馆很快就全部改造完毕,独立生活从遥不可及的梦想,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现实,自由移动的感觉让小方无比快乐。

渐渐地小方又将探索的目光转移到校外,尝试乘坐公交、地铁,也开始四处打卡美食小店和景点,用Gopro记录自己的生活。每当发现缺少无障碍设施的地方,他就反馈给12345这类公共建议平台,截止目前,因为他的建议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的地方已经有二十余处。

小方渐渐在实践中明白,“路不是等出来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不会走先学飞

小方一直记挂着那张“死亡预告书”,觉得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差不多该是他死掉的年龄了。所以,他从来没有计划过未来的生活,只是盯着眼前的一个个小目标。

他的计划简单明了:“想要读书考学,出人头地,最好做出点学术研究成果,再赚点钱还给父母,然后安心等死就行了。”

在“死”之前,他想体验一次飞翔的感觉。

图片6.png

方坚泽体验跳伞的感觉。

跳伞的时候,他看到整个天空像是电影的幕布,望不到边界和尽头。教练带着他一头扎进云层,冲过奔涌的白雾,山川湖泊的画卷在眼前迤逦展开。看着眼前倒挂的天地,他想,也许地面上没有绝对无障碍的环境,但是在天空中,一定是没有障碍的,每个人在空中都是一样的自由自在。

在半空中,教练把降落伞的控制手柄交到了小方手中,只要轻轻一转手腕,就可以朝着他想去的方向飞行。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他三观震动,热血沸腾:“原来,我真的还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图片7.png

方坚泽在空中掌控自己的方向。

命运的玩笑

挑战过跳伞之后,小方探索的触角继续向四面八方伸展。他参加了许多活动,去上海参加轮友演讲比赛,去公司实习,还成了一部短纪录片的男主角。

一个命运隐匿了20年的玩笑,即将在此刻展露真颜。那个学生纪录片团队中有人提议,为什么不去医院复查一下,看看病情发展如何了呢?

他设想过很多种“审判“,万万没想到医生只看了他一眼,便断定说,绝对不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小方做了基因检测,他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EDMD型。两种疾病在幼年时的表现型相似,长大后就有了明显的区别。虽然新确诊的病症也无药可医,肌肉还是会不断萎缩,但可以通过复健保持健康,延缓病情发展,不会在20余岁时死亡了。

医生告诉他:你可以结婚,也可以“走”出去,看看世界。

图片8.png

方坚泽在医院做复健。

为了去做更多意义的事情,小方决定把身体维持好,他开始去康复医院做复健。

在学校时,他骑一辆很轻的三轮车跟着跑步的同学一起锻炼,每天5公里,现在已经积累了六七百公里。

成为中国第一位肌肉病持证潜水员

小方的爸爸曾经做过水手,去过马六甲海峡、法国、摩洛哥等海域捕鱼。小方听着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长大,对大海神往不以,想去海底看看珊瑚,看看鱼群。

他联系到有资质教授有障人士潜水的教练罗敏,教练告诉他,只要心肺功能健康,没有重大危险疾病,都是可以潜水的,并且国内目前还没有肌肉病患者考到潜水证。这个消息让小方振奋不以,他用一笔定向发给残疾大学生的补助交了学费,“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我就要去做最特别的那一个。”

小方的四肢力量很弱,没办法学会任何一种主流的游法。普通人通过在水下捏鼻子来平衡耳压,他的手没有力气,照做时总会呛到自己。他和教练一起摸索出适合他的“海豚踢“游法和“吞咽口水”平衡耳压法。

图片9.png

方坚泽第十次泳池潜水课程。

一开始他惧怕水、经常呛水、背上气瓶后更是像条“翻车的鱼”。经过10次潜水课的学习,他终于能够在水下自如地游动,不再依靠外力,完全地掌控自己的身体。

8月19日,小方在深圳开放海域通过考核,拿到了HSA有障人士潜水证,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患有肌肉病的持证潜水员。

图片10.png

方坚泽拿到HSA潜水证。

小方说,既然不能在陆地上走,那我就去海里游。

如果将来可以遇到爱情,他梦想着可以牵着妻子的手,在海底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

无限可能的未来

目前,因为兴趣,在读通信工程专业的小方决定跨考广州大学心理学的研究生。

除此之外,他计划不断地挑战自己,有无数的梦想想要一一实现。

他想继续推动无障碍建设,开发实用的无障碍地图软件帮助残障群体;他想上Ted做一次演讲;他想去学冲浪,想到处走走,看看这个世界……“用有限的身体能力,去过无限的生活”。

小方认为,“哪怕身体上是不自由的,也要相信,永远都有机会获得幸福,永远有希望。”

图片11.png



视频/摄影/文字:南都记者  姜婉茹

编辑:陈蓓蕾

编辑:陈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