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开院专家谈深圳前景:积累高水平开放经验,提供更多可复制经验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8-23 19:00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黄玮  40年间深圳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深圳“特区奇迹”的成功经验和关键要素是什么?如何蓄势再出发,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新使命与新探索”智库圆桌会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与会专家们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经验的同时,也对新形势下深圳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WechatIMG3.jpeg

深圳如何再出发?

坚持自身特区功能,忧患和危机意识是科创发展的不竭动力 

站在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今后特区“路”在何方,“特”在何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特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被推广复制到全国各地后,深圳经济特区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仍然需要坚持自身的特区功能,在多个方面持续创新,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他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应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先行先试将是未来深圳在“双区建设”与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必须坚持的功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应进一步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积累高水平开放经验,继续为全国各地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特区经验。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李罗力在总结深圳经验时表示,强大的民营经济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取得重大发展的成功之处。未来深圳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立法权、日益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日益成熟的金融及法制诚信环境,解决目前国内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他还指出,深圳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和经验应进一步推广到国内其他地区,以推动整个中国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和危机意识的城市。移民城市的特质也让来到这座城市、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共同交流,打破传统阶层,”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表示,40年来,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体现了其独特的城市社会文化学和社会经济学现象。移民精神也酝酿出这座城市的创新特质,他表示,深圳有民营经济为主体与发达的市场竞争体系,正从产业技术创新走向科学与产业技术创新,也正在以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而享誉世界。 

另外,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也指出,忧患意识应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来,深圳的科技创新大部分并非来自大学或科研机构,而是从民营企业走出来的,”他表示,深圳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支持。同时,刘忠朴提到“竞争中性”是实现深圳科技创新的关键,进一步研究借助竞争中性原则,对促进国有和民营企业间的平等市场竞争地位的形成,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深圳的科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表示,特区建立40年,深圳已形成了城市的“相貌”,对于步入“不惑之年”的深圳,他认为如今的深圳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软身段,除了思考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使命、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外,还需具备“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的硬实力。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国家对深圳的一份考卷,深圳应进一步明确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所在和主线所在,并基于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指标体系。

WechatIMG4.jpeg

行业未来: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推动港航业和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会议期间,专家们也针对深圳各个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得益于改革创新与服务实体两大原则,在过去40年间,深圳的金融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在会议期间表示,改革开放40年,目前深圳金融业的支柱地位已经形成,增加值已位居全国前三。其中,银行业方面资产、贷款和存款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证券业表现尤为突出,净资产、净资本、净利润均居全国第二位,总资产、营业收入位列全国第一。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位居全国第二。此外,深圳资本市场发展全球领先,并拥有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但相比北京与上海,深圳在金融市场体系、总部机构、资源集聚、国际化程度和金融人才等领域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他表示,深圳应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力争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同时深圳要着力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构建金融运行安全区;以服务实体为宗旨,大力推进“金融+”战略;以“双区”建设为契机,扩大金融改革开放。 

特区建立40年来,港航业发展也为深圳的国际化做出突出贡献,新时代下深圳港航业如何应对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研究首席专家、招商局集团原副总裁胡政表示,未来深圳港航业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探索多种物流方式融合发展道路,拓展供应链物流市场。同时也应积极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增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能力,提升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粤港澳合作,携手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传统港航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回顾以“工业立市”的深圳发展,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表示,深圳市工业发展经历了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产业供应链重塑四个阶段。发展经验可总结为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抢抓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突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方面。 

对于深圳制造业的未来的发展,她认为,推动深圳制造业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将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与制度变革。未来,深圳应加快打造兼具活力与秩序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圳制造业应立足于现有产业优势,以“补短板,扬长板,抢未来,强生态”的思路为引领,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深圳“技术+制造”软硬结合的优势,重点培育一批战略领先型先进制造业集群。

编辑:向丽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