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顺风车与非法营运车辆的区别界线在哪里?如何科学制定顺风车价格?当下顺风车治理存在哪些问题?8月23日,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顺风车健康发展法律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平生指出,顺风车作为共享出行方式所发挥的作用依然体现得不充分:首先是服务社会的层面,在2.6亿全国的私人小轿车保有量中,具有分摊出行成本意愿的占到一半以上,但目前注册顺风车的车辆仅占目标群体的25%,还有3/4的潜力可以挖掘。其次,节能减排的潜能未充分发挥,私人小轿车合乘提升通行效率的优势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第三,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迅速的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新的业态、协同发展的监管机制,同时补足认知短版,引导基层交通执法更加规范、精准,不要一提顺风车就跟非法营运的网约车混为一谈。
据行业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台,注册 3亿人,全年合乘出行36.4亿人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有益补充。顺风车行业在经历2018年恶性事件后,2019-2020年已进入规范健康发展阶段。南都记者了解到,在经受疫情考验后,较公交聚集性风险更低的顺风车也成为所有出行服务中恢复较快的业务。
如何区别真顺风车与非法营运行为的车辆,是此次会议被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秦伟从法律角度谈到,当下界定真顺风车和非法营运车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执法和司法判决也很不一致,各地规范性文件不统一,判决方式也不太一样。有一些地方制定了顺风车的规范性文件,很多地方是以出租车或者网约车,或者是经营管理办法来进行处罚。在他看来,界定顺风车和出租车的标准是什么,非营利性怎么界定等问题,都需要反思。
嘀嗒出行副总裁、联合创始人李跃军强调,真顺风车和非法营运车二者在特征上的差异,主要通过行程规划、接单动机、社会效应三部分来体现。顺风车有两个本质特征:真顺路和低定价——必须以自我出行为目的为前提,车主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顺路合乘分摊出行成本为目的。
据了解,对于车主而言,顺路接送乘客额外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如提前了解路线,提前出发,寻找合适停车地点,电话沟通,等候乘客等;因接送而产生的部分绕路油耗成本,车辆额外损耗及车内清洁成本;其他风险成本——如乘客取消订单,违章停车罚款等,这些隐性成本常常会影响车主参与顺风出行的积极性。
南都记者曾报道,在2019年8月的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第二期讨论中,超8成网友觉得不应把顺风车视为赚钱营利的工具。许多网友表示,不希望顺风车变成专职营运的车辆,或成为车主营利的途径,但最起码要保证盈亏平衡,不能因成本高企、定价又太低而打击车主接单的积极性。
在以分摊出行成本为导向的话题上,李跃军基于平台5-6年的实践经营分享称,有的地方是按照某款车的油耗标准乘以实时油价计算油费,乘客和车主一人一半,但“这不太符合基本的经济原则”。鉴于真正的顺风车很难100%顺路,除了燃油消耗,还要综合将通行费、起点跟终点的一小段绕路费用纳入考虑,“定出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他以东莞市为例称,顺风车的价格越远越便宜,平均来说都在专业运营车辆价格的一半左右,“我们现在的定价体系,对顺风车车主来说不具备可盈利性,因此能够有效的防范以盈利为目的的黑车司机。”
“成本分摊的话题,是探讨顺风车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徐家力总结称,这具体涉及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激励性与公益性,以及原则性与灵活性三方面的平衡,顺风车需要法律规范,又要拥抱新技术、让法律给它留出空间。
而对于顺风车的非营利性如何辨析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邓子滨教授也给出了一个全新思路:如何有效地辨析 “主观”与“客观”,以及注意“盈利”和“营利”的差异。邓子滨指出,一定要明确区分网约车和顺风车的区别在哪,顺风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以盈利,而作为经营主体,顺风车平台是理应可以盈利的。
南都记者在会上注意到,多位与会法律专家呼吁,破解“车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难题,改革成本分摊仅限于车辆燃料成本及通行费的陈规,综合运用成本分摊、公共福利、路权优先、社会褒扬等手段,鼓励有车人群集约通勤,绿色出行,纠正顺风车治理中乱扣滥罚、连坐处罚、以罚代管等不良现象。
在疫情冲击之下,促进私人小汽车消费升级,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会议期间发布的《引导顺风车事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合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到,在未来一个时期,私人小汽车消费升级与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必然凸显。按照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辨证法则,鼓励顺风车出行,提高私人小汽车使用效率,是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优选之一。
为引导顺风车事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推动城市人民政府加快顺风车健康发展制度设计”被列为上述行动计划之一:即深入剖析个别城市在顺风车治理过程中凸显出的法理问题和技术标准问题,呼吁各地城政府在设计顺风车规范发展制度的过程中,抓住“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这个关键,科学合理设置发单模式。从制度上保障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撮合功能,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合规平台做大做强做优真顺风车。
此次会议上,顺风车法律及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据悉,年内将会同全国性法律研究、道路运输、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机构,出台首部顺风车联合团体标准。
采写:南都记者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