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学人对谈: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08-25 18:00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高等院校的学术团队及学术项目有堂奥幽深、高不可攀的感觉。为了让学术研究的魅力及其成果进入大众视野,并展示广东高校学术团队的实力,南都读书俱乐部联手广州学而优书店、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发起主办“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学者对谈项目。

“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第一讲,将聚焦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于8月29日下午3时举办《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活动。活动现场位于广州学而优书店新港店(近中大西门)4楼多功能厅,同时由南方都市报“南都直播”全程线上直播。这也是南都读书俱乐部会员的线下系列活动之一。

学而优活动海报.png

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是著名序学者王季思创设的、老中青结合的学术群体,在中国戏曲研究这一领域作出了出色成绩。同时,秉承黄天骥教授所主张的“戏曲为主,兼学别样”的理念,在古代戏曲为中心的研究为基石,而又有所拓展,成为全国同行翘楚,也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特别事例。

王季思(1906-1996),名王起,字季思,室名玉轮轩。温州龙湾人。1925年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师从词曲大师吴梅。上世纪40年代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潜心于元杂剧和中国文学史的研究。1948年夏,调任中山大学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分编委副主任等。著有《西厢记校注》《桃花扇校注》《王季思诗词录》《玉轮轩曲论》《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等,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全元戏曲》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专家之一。

王季思先生是中大戏曲研究团队第一代学人的代表,而参加《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活动的三位嘉宾,则是这个团队薪火相传后面几代学者的代表,包括黄天骥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徐巧越博士。

黄天骥与王季思.jpeg

1987年,王季思(右)与黄天骥在中大

黄天骥教授,1935年生,广州人。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及国务院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著作有《黄天骥文集》十五卷等。

黄仕忠教授,1960年生,浙江诸暨人。1989年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季思、黄天骥教授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著有《〈琵琶记〉研究》《中国戏曲史研究》《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等。

徐巧越,1991年生,广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历史系博士后。曾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作一年访问研究。撰有《大英图书馆藏中国戏曲俗曲文献初探》等论文。主持教育部人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英国所藏中国俗文学文献的寻访与编目研究”。

黄仕忠教授作为本次《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讲堂的发起人之一,他不仅是第一讲的嘉宾,也是本场活动的学术主持。黄天骥、黄仕忠、徐巧越三位嘉宾将围绕享誉全国的中大“中国戏曲研究团队”的发展和现状,就当代大学教育的学术研究,一方面追本溯源,一方面答疑解惑。比如:

人文学术研究,是以个体为中心的学术活动,究竟要不要团队,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学术团队是怎样建立的?中山大学王季思先生的组建团队方式,与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的组建方式,有何不同?

如何用团队的力量去实施超大型的工程础?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如何在利益面前保持谦让,在学术面前当仁不让?

如何做到薪火相传,长盛不衰?如何通过团队的项目培养新一代学者,借助团队师生构成的学术群体,以保证一个领域的学术研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被中断?

何为个体学问,何为群体学术?何谓水涨船高、水落石出?何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如何把冷门做成热门?优秀的学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

由此,本期活动既是回顾一个学术团队的构建、发展、贡献,也是思考何为学术、如何做好学术、如何才是从事真正的学术。大师级的人物徐徐道来,用公众都能理解的话语和方式,打通专业壁垒,实现知识流通,让学术接受大众审视,这也这个系列活动的重要目的。届时南都直播开启,敬请关注。

报名二维码.png

报名现场活动请识别二维吗,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大学与当代学术」第一期

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

-时间-

2020.8.29(周六)下午15:00

-地点-

学而优书店4楼多功能厅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93号近中大西门)

编辑:刘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