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陪玩师:游戏之外还要讨好“老板”,从业压力大有人退场

南方都市报APP • 95编辑室
原创2020-08-25 21:23

自201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等纳入了新职业以来,游戏陪玩师作为电子竞技的衍生行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从事陪玩行业,将其视作全职工作。

“打打游戏就能月入过万。”外行人眼中的游戏陪玩行业神秘又美好。但南都记者发现,事实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陪玩师的工作也并非那么轻松——除了不掉链子的游戏水平之外,能讨“老板”(陪玩对顾客的统称)欢心也是陪玩师必须练就的技能。

游戏之外还要多方迎合讨好“老板”

“因为热爱游戏,所以选择入行。”受访陪玩师们告诉南都记者。但当陪玩成为一份工作,玩游戏的单纯快乐有时也随之消退。

去年10月初步了解陪玩行业后,范范主动辞职,成为全职陪玩师。凭借便宜的价格和不错的游戏水平,她很快收获一批回头客。与之相伴的,是“在电脑前坐一整天,吃饭基本靠外卖”的生活。不知不觉间,她对游戏的热情逐渐减退,“我觉得以后都不可能花一整天的时间去玩英雄联盟了。”范范告诉南都记者。

642x548_5f4506d616354.jpg



800x806_5f4506d6254a5.jpg

范范(上)与小程(下)的陪玩定价


“做陪玩师不仅游戏要玩好,还要全局不停说话,各方面都要迎合、讨好老板。”小程今年22岁,疫情期间其所在的行业受到很大影响,无奈辞职,从小便是“网瘾少年”的他便想着,试试做陪玩师“过渡一下”。

成为全职陪玩师之后,小程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为了吸引更多老板点单,他把自己的陪玩价格设置到市场价以下。每天一睡醒,他就打开接单设置等待派单,也经常熬夜接单。有时候,为了维系关系,他还会免费给想冲分的老板送单。真正尝试过之后,小程感慨,陪玩并不是打打游戏那么轻松。第一个月,他起早贪黑,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收入也只有两三千元。直到后期不断积累客户资源,他的月收入才稳定在七千元左右。“除了休息,都在接单。”小程说。

陪玩世界有负担,也有温暖

在陪玩的世界里,除了游戏技术,“声音缘”也是老板们下单的重要依据。南都记者注意到,很多陪玩师会在个人主页展示数秒钟的声音样本,以此吸引更多的老板们。

“下我单比较多的都是女孩子,她们想听我的声音,和我聊天。”声音条件不错的小程在陪玩过程中慢慢发现,老板们花钱雇陪玩师,除了打游戏上分,聊天、社交也是重要原因。

他作为陪玩师的心态也经历着变化。一开始,小程曾因为一些老板在游戏中配合地不好而感到郁闷,但对方付了钱,他“敢怒不敢言”。接单经验多了,他找到门路,“要多陪老板们聊天、娱乐。”

为了避免冷场,陪玩师们常常会和老板聊游戏之外的事情。“陪伴是相互的。”小程对曾经的一位老板潇潇印象深刻。当时,潇潇生活压力很大,小程一边陪她玩游戏放松,一边听她倾诉烦恼,适时安慰。“就像是陪她走过那段比较艰难的日子。”

他们的交往从线上延续至了线下。后来,小程给潇潇寄过明信片,潇潇还回寄了很多零食。陪玩聊天时,小程曾偶尔说起,因为室友晚上打游戏很吵,他有时睡不着觉。潇潇就在给他寄的零食里,加带了一袋隔音耳塞。“很有心,我也挺感动。”小程告诉南都记者,那是他陪玩生涯中收获的一阵短暂的感动时光。

另一全职陪玩师范范自嘲声音不好听,所以基本依靠“不粘锅”的游戏技术在平台立足。虽然全职月收入只有三千元左右,对她来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但从业途中,她也认识了两三个聊得来的“老板”,和他们建立了友谊关系,会在朋友圈互动聊天。

选择退场:只是在陪玩平台短暂燃烧青春

面对稚嫩的陪玩行业,年轻的从业者们很多都止步于兼职。多位陪玩师告诉南都记者,陪玩师是“吃青春饭”,岗位需求不稳定、职业前景不明朗、无法提供社保等基本保障等令许多陪玩师望而却步。一位陪玩师告诉南都记者,很多游戏爱好者只是“在陪玩平台上短暂地燃烧一下青春。”

曾经的全职陪玩师小程和范范也逐渐选择了将陪玩变成兼职,在现实中找份工作。换了新工作之后的小程现在下班后还是会接单,把陪玩当成生活的调剂。在他看来,如果一直做陪玩师,等有一天他年纪大了,游戏水平下降了,或者受到了顾客的辱骂,这会让他难以接受。

范范也离开了全职陪玩的世界。今年5月底,她开始求职。找工作时,面试官总会问她,你这大半年去做什么了?“我都不好解释,而且时间越长,越难(从陪玩)走出去,还是面对现实比较好。”

采写:实习生 诸晓敏 郭美婷 南都记者 詹晨枫 

编辑:向雪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