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贝贝 虽然跨国药企在第三批国家带量集采中“纷纷出局”,但是部分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26日,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留意到,跨国药企拜耳宣布加大在华投资提升产能。巧合的是,25日另一家跨国药企赛诺菲也宣布,对公司在中国的胰岛素业务投资2亿元。
根据拜耳方面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书面回复显示,本次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主要系提升处方药北京工厂产能,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亿元)。上述负责人称,项目新增生产线预计在2022年底投入使用后,将提升该公司北京工厂40%的产能。
南都记者发现,拜耳处方药北京工厂目前主要生产为阿卡波糖片(拜糖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及阿斯匹林(拜阿斯匹灵)等药物,其中前述3种药物在中国上市时间均在10年以上,属于市场上的“老药”。
另一家跨国药企赛诺菲投资加码的则是其糖尿病板块业务。该公司的2亿元金额主要用于北京工厂生产线进行投资升级,主要生产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优时)新制剂。按照赛诺菲方面的规划,该生产线将在2024年投产,产能或达4800万支。
南都记者也留意到,甘精胰岛素也是在华上市多年的糖尿病药物,目前已有多家国内胰岛素企业有产品批文。
南都记者发现,今年以来,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投资和布局呈现加码态势,除了上述两家药企外,德国默克(主要为生命与科学业务)、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药企也对在华业务布局加码,主要涉及到药物创新方面。
当然,跨国药企加码对中国投资,背后也是中国市场持续增量显著所带来的措举。南都记者梳理部分跨国药企2020半年报后发现,部分跨国药企将中国市场的业绩写入了报表当中。
南都记者依据阿斯利康、罗氏、诺华、默沙东、赛诺菲及胰岛素企业诺和诺德提到的在华业绩计算后发现,今年上半年前述提到的公司合计在华业绩为99.6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88.18亿元)。
南都记者留意到,上述数据中阿斯利康以26.59亿美元居首,且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公司总营收的21%,而其他企业中国市场占公司营收占比在5%至11%左右。除赛诺菲下滑外,上述公司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业务均录得增长。
对于未来跨国药企将在华有何投资动向,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将持续关注。
编辑: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