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照片,进博会上,这款全自动眼部健康筛查仪可以快速完成白内障、青光眼、圆锥角膜三种眼健康筛查和屈光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7项全方位眼健康评估。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14岁的小廷(化名)视力越来越差,来到眼科医院检查:右眼近视650度,散光575度;左眼近视500度,散光600度,配眼镜也只能矫正到0.5的视力,经检查最终确诊为圆锥角膜早期,医生建议佩戴RGP提升矫正视力,并定期复查观察病情。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大视光与近视防控科李剑华主任表示,圆锥角膜是一种高危的致盲性眼疾,严重者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来治疗。
圆锥角膜不关影像视力,还有极大几率导致失明,需要角膜移植。
问诊中,李剑华了解到小廷近几年来的视力呈现“阶梯式”下降,近视度数每年上涨50度,可散光度数却是一年增加了100度。“明显感觉自己的视力在变差,从前年开始就觉得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很多时候都是靠眯着眼勉强去看的,有时看久了还会觉得头痛不舒服,完全没办法集中精力学习。”小廷说。
家人以为是近视加深,便带去眼镜店重新配了副眼镜,“可似乎没有什么用,他的近视加深速度还是很快。今年年初上网课,我看他戴着眼镜都还得贴着屏幕看,就觉得不对劲了……”为了不耽误新学期的学习,妈妈才带着小廷来医院做全面检查。
经过全面的眼部检查后,小廷妈妈第一次听到“圆锥角膜”这个词。李剑华主任解释道,“散光度数高、近视加深快、角膜呈凸起状是圆锥角膜的典型症状,小廷所谓的‘近视加深’,看不清东西,其实是因为角膜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控制,小廷的视力还会快速下降,甚至会有角膜破裂的可能,当下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圆锥角膜进一步发展。”
鉴于小廷这样散光度数变化较大,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配镜视力差的情况,李主任建议通过佩戴RGP(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配合角膜胶原交联术对圆锥角膜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据了解,对于有高度近视、高度散光、高度远视以及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造成的不规则散光的患者,早期可行交联手术,减缓圆锥角膜进展,并配戴RGP改善视力。
双眼陡K>47.0D,右眼甚至达50.0D,角膜形态严重不对称
佩戴了RGP镜片后,小廷双眼矫正视力提升到了0.8。小廷非常开心,妈妈心中的沉重压力也终于得以缓解,医生叮嘱,仍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
圆锥角膜是由于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现“圆锥形”的一种眼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多发于10—20岁青少年。圆锥角膜早期发病比较缓慢,主要为渐进性的视力下降,表现为近视和散光度数的不断的加深,患者需要频繁的更换眼镜。若早期没能及时接受治疗,很可能恶化发展为角膜穿孔最终导致失明。
李剑华提醒,像小廷这种配镜后视力矫正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要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查实病因,排查是否有弱视、眼底病及角膜疾病。尤其是散光度数较大、近视度数进展加快的青少年,要通过精确的筛查,看有无患圆锥角膜。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林郁珍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