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上半年业绩逆势上扬次日,伊利股份涨停收盘,之后伊利股价继续上涨,伊利股份市值顺势突破2500亿。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伊利集团跻身全球乳业五强消息被传出,伊利似乎离“千亿”目标又近了许多。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这背后,是伊利董事长潘刚在疫情之初的敏锐洞察、果断决策;在伊利发展之初的高瞻远瞩、布局长远。
上半年业绩逆势上扬
跻身全球乳业五强
近日,伊利股份发布其2020年度半年报,宣布其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75.2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5%,扣非净利润37.66亿,同比增长7.02%,伊利股份展现出强大的系统性抗风险能力和内生增长确定性。
南都记者注意到,受疫情影响,伊利股份Q1遭遇短暂困境,其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49.78%,但伊利股份在Q2营收增速就回归双位数,反弹至22.4%,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高达72.3%,实现V型反转。
分具体产品看,伊利股份液体乳、奶粉、冷饮在Q2分别拿下200.86亿、34.01亿、30.55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回归至16.89%、85.64%和9.11%。
在疫情冲击下伊利股份业绩的逆势上扬,资本市场用涨停进行了回应。南都记者注意到,半年报发布次日,伊利股份强势涨停,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逼近2500亿,随后伊利股份股价继续上涨,目前伊利股份市值已突破2500亿。
另值得一提的是,据近日披露的荷兰合作银行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集团排名飙升至第五,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跻身全球乳业五强的中国乳企,这意味着伊利已经提前实现了五强的目标。
董事长潘刚果断决策
助伊利乘风破浪
伊利股份在疫情下业绩表现依然强劲,与其董事长潘刚的敏锐洞察、果断决策脱不开关系。据伊利股份透露,早在2019年12月底,疫情还没有完全爆发时,潘刚就提出“疫情防控与业务发展要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潘刚指挥下,伊利集团早在12月31日就开始安排武汉工厂检测体温,并启动储备防疫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在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同时,将疫情对伊利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业务发展方面,疫情期间,在潘刚指挥下,伊利集团营销团队一方面积极推动与线上平台的战略合作,增加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营销推广投入;另一方面伊利各事业部灵活运用线上订货服务,通过微信社群等创新渠道。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618”,伊利直播带货额同比增长超500%,全网成交额增长84%。截止目前,伊利酸奶终端已经开发了12000多家社区生鲜店、类似“伊利到家”的全国微信群已建立9000多个;伊利液奶也累计完成了社区拓展21000多个,累计建立微信社群24000多个。
实际上,在疫情冲击下,在潘刚的指挥下,伊利股份不仅努力保障业绩正增长,还积极帮助乳业度过难关。数据显示,今年2月,伊利宣布已拿出7亿元用于扶持牧场应对疫情,并预计全年将发放50亿元保障上游奶源供应。潘刚曾公开表示“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
潘刚布局长远
助伊利今年有望突破千亿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股份未来发展,也被业内看好。安信证券也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根据渠道调研,伊利7月常温液态奶增速维持较高水平,考虑到传统中秋旺季、6月底渠道库存较低以及消费需求的延续,预计伊利Q3将延续Q2的良好态势,而且Q2的新招商也有望在Q3陆续放量。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年报中,伊利披露2020年经营目标是:营收970亿,净利润61亿。从半年报数据来看,这个目标有望实现,如果下半年国内消费环境如果出现超预期恢复,伊利甚至有望突破千亿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股份能走到“有望突破千亿目标”的今天,得益于20年前潘刚大胆加快布局全国市场,使伊利集团现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产业结构。
得益于产业结构的逐步拓展和完善,伊利集团蒸蒸日上。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伊利液态奶的年收入只有6000万,2000年伊利液态奶业务就实现5亿的收入,2001年达到12亿,2002年达到24亿,2003年达到46亿,到了2005年,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首家突破百亿元的中国乳品企业。
南都记者 钱小莉
编辑:钱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