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颜鹏 一岁半的小宝(化名)看到黄平就拉着裤腿要抱抱,同时还不忘拿来自己的玩具挖掘机要送给黄平。
黄平是深圳颐爱医院精神科主治医生,小宝却并不是他的病人,而是病人的孩子。8月16日,小宝的母亲唐月(化名)因为发病,被送到颐爱医院进行治疗。1岁半的孩子没人照顾,医院的医生护士和护工,便充当了临时“爸爸妈妈”,白天轮流照顾起小宝,晚上则安排了专人带他睡觉。
患病母亲带未断奶孩子一同住进医院
唐月住进医院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主治医生黄平介绍,刚送过来的时候,唐月的行为很紊乱。经过医院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虽然有时候还会复发,但是相较半个月前,已经好了很多。
龙岗区布吉街道布吉社区精防办工作人员江建君对唐月的情况有所了解。他介绍,唐月一个人带着小儿子住在深圳,丈夫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家里的情况。在江建君的印象里,唐月第一次出现行为异常是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唐月说她跟一个包工头签了合同,但包工头不给她做这个工程了。“当时也闹到了派出所。”江建君说,“工作人员要求将她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但她丈夫不同意,说马上把她带回老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见过她了。”
社区精防工作人员和精防社工再一次得知唐月的消息,是在2019年。那时的她已经怀孕了。“今年,她有一段经常晚上大吵大闹,社区工作人员和派出所工作人员都上过门。”江建君说。
8月16日,唐月再次闹上了派出所。工作人员联系了唐月的丈夫。据了解,丈夫起初依旧不同意将妻子送到医院。原因是还在才1岁半,还没断奶,不能离开妈妈。“当时他说除非孩子跟妈妈一起,否则不同意送院。”布吉社区精防社工黄晓林说。
当天,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上了深圳颐爱医院。医院同意将母亲和孩子一并接到医院。“我从医那么多年,像这样将病人和病人家属一并接入医院照顾或者治疗的,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黄平说。
医院工作人员当起临时父母
刚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唐月与小宝是住在一起的。但很快,医生发现,这样长久下去根本行不通。
“主要原因是母亲需要接受治疗,吃精神类的药物。孩子还处在母乳喂养的状态,如果继续母乳喂养,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不良的影响。”颐爱医院精神二科医生助理孙小影说。
这种情况下,颐爱医院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患者外出打工的丈夫,前来沟通。
“患者丈夫在外地工地上打工,顾不上家里。他当时说,如果我们没办法照顾好小孩,他只能把患者跟小孩都带回家。病人得不到治疗,病情肯定会继续加重。”黄平看到患者家庭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同情,连同院领导一同想办法对他们进行帮助。
经过沟通,唐月继续留在精神科治疗,孩子则安置在综合科,由医院的医生、护士和护工轮流照顾,晚上,则安排专人陪孩子睡觉。
因为孩子的到来,综合科的一切变得更加小心翼翼。“饮水机不敢插电源,因为怕热水烫着他。1岁多的孩子嘛,喜欢跑,我们生怕他磕着碰着,吃饭喝水的时候怕他噎着。”孙小影说。
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刚开始的时候,小宝非常不适应,经常哭闹。现在,孩子已经跟医护人员打成一片,见到医护人员,还会主动送上玩具。
“幼童有人照料,患者才能安心接受治疗。而按照患者这样的情况,在接受治疗后是极有可能回归正常生活的。”颐爱医院副院长张翔表示。
张翔告诉南都记者,医院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个患者家庭。“一方面是医护人员自掏腰包给孩子买衣服、奶粉、纸尿片等生活物资。一些家里有小孩的医院职工,还把自己家小孩的衣物带过来给小宝。另一方面也向颐爱关爱基金申请经费照料这个孩子。”张翔说。
据了解,“深圳市坪山区慈善会·颐爱关爱基金”是以深圳颐爱医院为主题发起的慈善基金,宗旨是为社会有需求的弱势群体和社会突发应急事件提供资助。
“医护人员的爱心和基金缓解了一些照顾小孩成本的问题,但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市民能奉献爱心,帮助这个家庭。在治疗过程中,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料,患者治疗后能回归社会,这需要我们一同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张翔说。
编辑:向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