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量占全身三分之一!生孩子的这种风险,一定要重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09-04 17:48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 柯庆珍 冼咏琪 许咏怡 孕妇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产后还有一只“拦路虎”要提防,那就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就抢救了一名产后出血的孕妇。 

年轻产妇产后大出血,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 

32岁的小彤(化名)顺产分娩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和家人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当中,小彤却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 

小彤突然浑身发冷发抖,阴道出血增多,根据临床经验,医生快速判断出该孕妇是胎盘粘连导致的产后出血,经过徒手剥离胎盘,胎盘完整取出,小彤产后出血得到控制,随后给予观察。约10分钟,小彤的阴道流血又增多,一线、二线医师,助产士和护士根据病情,冷静、镇定地有条不紊地分头行动——有人在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有人在急采取血、建立静脉双通路、加促子宫收缩药、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人在安慰小彤、向家属交代病情。 

检查子宫收缩乏力,给予缩宫素、欣母沛后宫缩后无明显改善,考虑小彤有胎膜早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高危因素,妇产科主任钟惠敏决定予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多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小彤的阴道出血终于止住了,也完成了软产道裂伤缝合,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 

在医学上,正常分娩一般出血不多,大于等于500ml即为为顺产产后出血,正常人全身血容量一般是4000-5000ml,而小彤的出血累计越1400ml!相当于正常人全身血容量的三分之一了。 

WechatIMG44.pngWechatIMG45.png

两张图片均是产后出血演练的图片。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钟慧敏指出,产后出血是古老又现代的命题,尽管医学有很大进步,但是直到现在产后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会阴阴道裂伤、血肿、宫颈裂伤及子宫破裂)、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潜在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产妇年龄过小(19岁以下)或年龄过大(35岁以上); 

2.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的因素: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 

3.多次妊娠、多次流产、宫腔操作、剖宫产史以及炎症因素; 

4.子宫发育异常、多发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 

5.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产科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综合征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重度子痫前期之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7.休息及精神因素: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的休息及合理的进食,能后保持充足的体力,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8.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大大高于自然分娩; 

9.其他:产后未及时补充能量、产后膀胱充盈、未及时与新生儿接触、吸吮。  

产后出血,可以预防吗?

 

面对如此众多的高危因素,预防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1. 加强青春期宣教,不进行高危性生活;注意防护,避免非计划妊娠而行人工流产。 

2. 不擅自促排卵,科学理性地对待人工辅助生殖,避免人为多胎妊娠。 

3. 孕前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肾病、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甲亢或甲减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疾病后方能考虑妊娠,妊娠后需要内科及产科医生共同监护,一旦疾病恶化危及母体生命,则及时终止妊娠。  

4. 定期产检,做好孕期保健,防治妊娠合并症。尤其是高危、高龄孕妇,若擅自减少产检次数或拒绝产检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果无手术指征,提倡自然分娩。  

5. 孕期均衡营养,控制体重,积极防治妊娠期糖尿病,避免巨大儿出现。无特别禁忌的情况下,孕期应适当活动,保持身心愉悦;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孕妇学校课程,充分了解分娩过程及产前、产时、产后的准备工作,调整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遇到病情变化认真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切莫耽误处理。对于产后出血高危人群,积极争取亲朋好友的支持,提前做好互助献血。

图:广医二院提供

编辑:李春花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