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方法——艺术品保存修复研究展”9月7日下午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展厅开幕,将展出至9月18日,对艺术品和古籍修复有兴趣的人士要抓紧时间去看展。这场展览实用性和学术性兼备,涉及的许多艺术品同时也是珍贵文物,体验“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魅力,这一回来广图就可以享受到了。
“理念与方法——艺术品保存修复研究展”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图书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共同主办,由广州美院美术作品修复保存研究基地及该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承办,并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大学油画修复中心、陕西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
林丰俗名作《公社假日》的修复,此为修复前
林丰俗《公社假日》修复中
林丰俗《公社假日》修复后
展览设立“主题展区”和“非主题展区”。主题展区的作品由全国特邀和广东省入选的一部分主题作品构成,展览主题为红色经典艺术品的保护修复,展出作品30套。非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征稿,展出广东省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修复成果业绩,有25套优秀作品入选。
古籍修复中“金镶玉”的修复实例,明代《茶经》修复前
“金镶玉”明代《茶经》修复后
参展作品内容包括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整理、保护、预保存、修复、复制等范畴的工作案例和科研、教育成果。研究对象包括国画、书法、版画、油画、陶瓷、雕塑、档案、书籍、邮票、工艺品、宣传画等等。为了文物安全和避免潜在风险,展览以图文形式和视频呈现为主,辅以小部分实物。还将举办相关学术活动,通过线上视频等方式普及中国书画和油画的保存修复知识。
何孔德《出击之前》修复中-颜料层缺失(局部)
何孔德《出击之前》修复后
主办方表示,本次展览旨在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使典藏、修复、研究等“幕后”工作,连接到展览、教育的“台前”知识传播系统里,形成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有机循环。这个平台希望达成的事情包括:让社会认识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与研究领域里的人群,认识修复师们日常的思与行,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何以重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现状和趋向…… 大家通过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开展学术性的讨论与合作,集思广益,共同提升,促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机构化”构建和研究思辨方法的建立。
编辑: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