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名师黄伟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带出一批全国骨干教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0-09-08 12:20

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新学期开学,广东省黄伟祥名师工作室又取得一成果,6篇科研论文以专题形式发表于国家级教育刊物《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黄伟祥来自中山市实验小学,做老师已22个年头,他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还是老师们的“老师”,引领一批学科教师成长为全国骨干教师、省名师培养对象、省骨干教师、市名教师、市骨干教师。过去一年,他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广东省优粤人才和中山市五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

微信图片_20200907165358.jpg

黄伟祥老师

名教师:带着精品意识完成工作

黄伟祥老师很忙,每天早上7点到校,晚上7:00下班,小病不请假,常加班加点,没有双休日。既要上课教学,又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带名师工作室,还有教研科研项目,他是如何做到的?

“不管是什么工作,我都是带着精品的意识完成。白天主要完成学校教学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晚上基本都是安安静静做教学研究,因为喜欢做教育研究,二十多年都这样工作生活啦,习惯了!“黄伟祥老师说,“由于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其实反而可以让我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也懂得了更多,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局观的意识更强了。”

比如对于信息化的环境建设,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安排在周六、日或寒、暑假进行,他放弃休息时间,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把关。学校的LED屏、灯光、音响、电脑室、弱电布线等工程项目建设都在寒、暑假进行,为了工程的高质量竣工,并尽快投入使用,他每天回校与工程队同在,并检查工程的进程与施工质量。

对于教育教学管理,他以“勤”“实”“快”“精”四字当头,扎根课堂,以科研促教研。比如,通过课例引领、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题方案研究、论文修改等形式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与学习,他还到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科学、心理等学科进行听课评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方法。

“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成人达已。”黄伟祥老师认为,涉及多学科互动研究模式,向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自身大教育观的意识。

微信图片_20200907165352.jpg

黄伟祥老师在上课

建立名师工作室:一群人和很多节课的纠缠不休

据悉,以黄伟祥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有两个,一个是由广东省教育厅选拔委托建立的广东省黄伟祥名师工作室,另一个是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选拔委托建立的中山市黄伟祥名师工作室,两个工作室都是以培养市内外骨干教师发展为愿景,以“融创思维与技术“为研究方向,形成双室驱动共享共生共赢之势。

其中,中山市黄伟祥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分布在中山市19个镇区,32多所学校。其中22位是专职信息技术教师,16位是任教数学,8位是科学教师。有的是省、市骨干教师,有的是学校行政,有的曾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荣获过一等奖,都是中山市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师中的佼佼者。

工作室助理,来自中山市实验小学的阮德怀老师介绍,广东省黄伟祥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是一群人和很多书的耳鬓厮磨,是一群人和很多节课的纠缠不休,是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开始。

“遇见黄伟祥老师是我的幸运,他是我专业发展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影响者。”阮德怀老师提到,在2019年4月,他发现了黄伟祥老师成家成名背后的秘密——对待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的用心、专心、耐心、狠心。团队成员一同出发苏州参与研修学习,出发前,黄伟祥老师特意嘱咐:“我们先上完课,做好当天学校的工作,尽量不要错过每一次教学的机会,也不要因自己的工作麻烦他人。”在高铁上,黄伟祥老师和家人报完平安后,立即拿出了背包中的书籍,戴上耳机静静阅读。

在研修学习期间,黄伟祥老师一吃完饭就回到房间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七天的培训,七个晚上的撰写,撰写了七次成果报告,推翻了六次,只保留最后一次,每个晚上不管多么深夜都是坚持写完了报告才休息。

“他说,每次写完之后,总感觉还有不足之处,第二天阅读前一天的报告时会有新的想法,不推翻之前的报告重新写就无法走出之前的不足之处。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课题成果荣获了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阮德怀老师说。

图片1.png

黄伟祥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

老师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摔打

黄伟祥老师认为,名师的成长根基在课堂。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平台。“真正的名师是在课堂上摔打出来的。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

因此,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展示、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活动。黄伟祥老师从不“纸上谈兵”,以讲座和报告为成员和其他老师做经验分享的同时,还带头上示范课、下水课、研究课。他先后面向省、内外同行进行教学示范课20多节,开展专题讲座80多场,培训人数达9000多人次。工作室要求学员每月在校内开一节公开课,每学年在全市开一节研究课,将课堂作为学习型团队打造的着力点。     

在2019年5月,工作室成员宋晓玉老师接到中央电教馆的通知,将要去北京参加全国创新课堂教学比赛。“为此我感觉极大的压力,内心焦虑不安,担心自己上不好这样高端的比赛课。”宋晓玉说。幸好,她得到了黄伟祥老师的指导。他把课堂的教学问题,梳理成三个层层递进的任务,让人感觉课堂上的教与学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黄伟祥老师还帮助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做了充分的预案,甚至对教学用语、过渡语句、教学手势和教学目光都进行了一一示范。对于课后的说课,他反复强调要做到“结构化”,设计一个直观的图来表达自己课程设计。“黄伟祥老师还对我心态上进行指导,我心里默念他所说得‘静气’‘大气’两个词语走上赛场。”

宋晓玉出色完成教学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这时,黄伟祥老师却告诉她:要学会低调、学会谦虚、学会感恩。

除了宋晓玉,工作室中胡莉华老师荣获全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广东省信息技术课堂技能大赛特等奖;徐成刚老师荣获全国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许明伟老师荣获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第1名,并代表学科参加广东省总决赛。据统计,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奖,国家级有8次,省级有21次,市级有32次。

疫情期间,他带着工作室团队以“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在探究中智慧生长”为核心思想,开发了中山市三年级数学在线课程,供市内外学生学习。

“结果如何真不重要,更重要是我和他们都在这个煎熬的过程中并肩走过来,一起共同成长。”黄伟祥老师这样说,目光坚定。

教师简介:


黄伟祥,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优粤人才、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曾3次荣获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5次荣获广东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20多项,2次荣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次荣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3次荣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4次荣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课题10多项荣获全国、省、市科研成果奖。


出版专著《为主题创作而教》《融创之路:重构教学新范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为藏书。


教师节,走近他们,致敬我们的老师!

三尺讲台,育桃李天下!2020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在我们中山,有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有着优良的师德师风,过硬的专业素质,爱生育生的赤诚之心。在教师节,让我们更近一步,走向我们身边的老师,也不仅仅在教师节,致敬我们的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统筹:南都记者王卫  侯玉晓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  刘贤沛  萧倩苑  侯玉晓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教师节,走近他们,致敬我们的老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