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这批岭南文献带你领略岭南学人风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9-10 22:49

岭南是“文化沙漠”?错!即将于9月11日现身拍卖市场的一批岭南文献,可让人们重新认识岭南学人甚至明清岭南文化生态的某些有温度的细节。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批岭南文献包括有“岭南文化符号”之称的陈白沙先生诗稿;有清代著名画家谢观生为十三行总商伍元华所绘的《听涛楼图》,后跋者多达25位,体现岭南文化中文化精英与官僚、富商交往频繁诗画雅集的特质;而另一位清代著名画家罗天池《赏雨楼诗画册》则重现广州在道咸时期的文学活动盛况……

点击视频领略这些岭南文献的风采

“岭学儒宗”陈白沙的自书诗稿,有数处可证白沙诗历来版本小误

众所周知,岭南地区能从祀于孔庙者,只有明代以理学闻名天下的新会学者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一人,故有“岭南一人”、“岭学儒宗”之誉。陈献章擅诗文、工书法,他在晚年发明“茅龙笔”,是岭南书法史上一件大事。将于9月11日现身于崇正2020春拍预展的陈白沙自书诗稿,册页十四开,行书小草,极可见学人风致。

微信图片_20200908224831.jpg

陈白沙自书诗稿,册页十四开,行书小草,极可见学人风致。

据主办方介绍,陈白沙手录诸诗,俱见于《陈献章诗编年笺校》,诗稿有数处可证白沙诗历来版本小误。作为一代文化大家,陈白沙历来片纸零墨受世人珍重,此册为晚清书画家、藏书家黄绍昌(1836—1895,黄苗子先生祖父)旧藏,并有其同年、岭南书画名家梁于渭(杭雪)题耑,题跋中许为“岭南奇踪”。是册对于研究白沙诗歌书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听涛”“赏雨”何其快哉!清代书画家的朋友圈都体现这两幅画卷里

微信图片_20200908225030.jpg

《听涛楼图》。

这次崇正春拍还有两件岭南画作也十分惹人注目。第一幅是清代画家谢观生的《听涛楼图》。谢观生为著名学者、越华书院掌教谢兰生之弟,兄弟二人有“二谢”之名。然而,较之谢观生精湛的画艺更吸引人的是,该长卷的上款人及画后题跋。

据主办方介绍,此长卷《听涛楼图》系谢观生为十三行总商伍元华所绘,画后题跋多达25位,包括吴荣光、翁心存(翁同龢父亲)、许乃济、卓秉恬、谢兰生等当时学者、书画名家及清朝方面大员,从中可以观察道光前期广州文化精英与官僚、富商的交往。作为其时十三行之一的“怡和行”掌舵人伍元华的朋友圈,亦有助于后人了解、研究广州十三行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该长卷作于道光七年丁亥(1827),其时鸦片战争尚未爆发,中国尚未沦为列强分割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图卷给后人留下了清帝国承平时代最后的文化雅集写照。与之对应的册页《赏雨楼诗画册》里承载的历史则要沉重得多。

微信图片_20200908225246.jpg

《赏雨楼诗画册》册页。

《赏雨楼诗画册》册页的主题画由清代著名画家罗天池所绘,题跋则涵括当时诗书画名家学者41人的题诗、题记共61题,其中题记6篇,各体诗歌100首,为清代咸丰年间广州三次上巳修禊雅集的诗歌唱和记录。

据主办方介绍,该册页的题跋人物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仅关乎岭南在19世纪的文化兴盛,文化精英的活跃、文学艺术的发达,还因其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城破等重大历史的时代背景,而显得独特和重要。

参与雅集的主人谭寿康、诗人李长荣曾在1860年编辑出版了广州19世纪前半叶的酬唱诗歌总集《庚申修禊集》已经为学界所重视,包括海外已经有不少学者研究,重现广州在道咸时期的文学活动盛况,而这本书画册,几乎是独一无二地为后人呈现了一份有温度的文献记载。

收藏过苏东坡《寒食帖》的广东人,他的家书讲了什么?

日前,故宫苏东坡大展“千古风流人物”吸引了无数眼球。其中,苏东坡最重要的墨迹、有“天下第二行书”美誉的《寒食帖》,就曾经是广东人冯誉骥的收藏。冯誉骥科名早达,长期供职于翰林院,担任过不少地方的学政,曾任山西巡抚。他富有诗名,少年时代就蒙岭南著名诗人张维屏青眼。供职京师时,嗜好鉴藏,是琉璃厂的常客,曾经有两三次“截胡”翁同龢的经历,被翁同龢不无懊恼地记在日记里。他收藏苏东坡《寒食帖》也在这时候。

WechatIMG420.jpeg

冯誉骥致另一位肇庆籍高官苏廷魁的信札。

本册页共7通、凡30页,是冯誉骥致另一位肇庆籍高官苏廷魁的信札,苏廷魁在当时就很有名气,《清史稿》有传。信件往来时,苏在东河总督任上;关于二人关系,也是首次披露。实为岭南重要文献。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周佩文  

编辑:许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