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心区无障碍设施如何?福田残疾人体验盲道赞设置合理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9-11 12:19

南都讯 记者张馨怡 无障碍出行,交通设施和空间环境做的怎么样?还得残疾人说了算。为了进一步倾听辖区残疾人关于无障碍城区建设的意见建议,真正为残疾人做好事、做实事,9月10日下午,福田区残联会同区建筑工务署共同举办了无障碍城区体验日活动。残疾人及其家属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30余人参与,对福田中心区的无障碍出行交通设施和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该活动亦是2020年福田区“文明行动月”的重要活动之一。

800x534_5f5ae2e43ba99.jpg

800x534_5f5ae2e44ede7.jpg

571x800_5f5ae2e46efa7.jpg

800x535_5f5ae2e462bc8.jpg

800x547_5f5ae2e47ede0.jpg

邀请残障人士行走中心区,路牙和路面高度差消除了!

“我的车(轮椅)走上去都不怎么颠,这个盲道做的真的很好。”“红绿灯的外置喇叭设置有3段式蜂鸣声,对于视障人士确是福音。”体验日活动现场,体验团成员一路走过鹏程一路、福中路、民田路、福华一路、中心四路、福华三路、益田路等区域的无障碍设施,体验无障碍出行的交通设施和空间环境。

“一路走来,无论是路面、路牙还是盲道的设置都十分合理。”福田区政协委员、残障人士巫妙春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行走在福田中心区的道路上,相比之前,更多细节得到优化,例如提示盲道的设置,消除路牙与路面高度差等问题,这些都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

对于视障人士李强而言,盲道则是他关注的重中之重。视力二级残疾的他日常戴着厚厚的眼镜,但盲道才是他最重要的出行助力。平日里,他大多只在居住的区域活动,陌生的地方需要有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才能出行。此次体验了福田中心区的盲道设置后,他认为颇为完善,“路面平整、无障碍,各项细节规划处理也十分到位。”同时,作为福新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李强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盲道和路面的颜色可以进行更明显的区分,这样让我们分辨起来会更容易。”


对近千点位实地督导,打造国内首个智慧无障碍城市

“无障碍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深圳市人大代表陈洁表示,无障碍城市建设并非仅对残疾人有利,而是一种全民全年龄段获利的举措。今年以来,福田区围绕建设“无障碍国际化幸福城区”的目标,构建了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无障碍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居民小区、政务大厅、公共厕所等领域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优化政府网站及新媒体无障碍工具,加大无障碍宣传,普及无障碍理念,形成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区还深化组建多领域、多层面、广覆盖的“百人督导队”的工作方式,吸纳“两代表一委员”、辖区残疾人工作者、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残疾人及家属等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组成督导队,对辖区内公共文化设施、学校、医院、商超、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公共卫生间等15类场所近千个点位开展了实地督导,查漏补缺,优化无障碍设施建设。今年7月,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调研组在福田区实地考察中心区智慧无障碍城区建设试点时,亦对试点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为高质量创建智慧无障碍城市提供了“现实样板”。

长期以来,福田区积极发挥区残联及各有关职能局、街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关爱、扶持、培训、基建等多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辖区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就业能力、出行方式,着力为辖区残疾人打造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幸福福田”。尤其是在基础建设方面,无障碍城区是福田区近年来着重打造的政府工程之一,其不仅符合福田区关于实现在城市文明建设和民生幸福保障上先行示范的要求,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亦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的重点工作。

据悉,福田区未来将以建设适应未来发展、安全、舒适、智慧的无障碍街区为目标,把福田中心区无障碍街区项目的设计规范和实施经验转化为辖区各街道的设计导则,把无障碍畅通智能化内容作为“福田标准”,努力打造在全球起到先行示范作用的智慧无障碍城区,为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编辑:陈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福田创文进行时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