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圳建科院近3-5年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的装修数据,装修3个月后,仍然有超过73%的家庭存在污染物超标,装修污染问题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严峻。
导致污染超标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现行的国家标准的家装材料环保规定存在一定不足。国家标准是材料环保的底线和基础保障,究竟目前我国家装环保规范处于怎样的水平,与国际相比,又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南都家装大讲堂》之环保家装系列第二期,我们邀请了IBR室内环境与健康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高峣来解答这一困扰广大消费者多时的问题。
深圳建科院3-5年调研:装修3个月后,7成住宅污染物超标
装修材料和家具引起的污染超标情况有多严重?根据深圳市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在近3-5年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的装修数据分析,对甲醛、苯、甲苯、二甲苯、VOC(总体有害物质挥发量)这五种污染物重点监测发现:在装修完3-6个月甚至以后的时间段,仍然有7成以上的轻装修住宅存在五类污染物超标;装修1年以上的房子污染物超标占比5成左右;装修2年以上的房子也还有大约30%的超标情况。所以,装修材料和家具引起的污染超标情况实际上比大家感觉到的会更加严重一些。
现行环保国标在3个方面有待提升
为什么现在整个装修行业存在大面积污染超标情况?因为装修污染从设计、施工、验收,包括到建筑运营整个阶段,有非常多的因素影响。从毛坯、装修、入住的过程内,会出现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等污染物,其来源包括木地板、木质家具、人造板、木门、地毯、墙纸、卷材地板、溶剂型胶粘剂、溶剂型涂料等多方面。
而在材料环保检测方面,现行的国家标准在对多种材料的环保规范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首先,国标常见的污染物含量测试法,并不是特别科学。目前检测装修材料环保的主要手段有含量测试和环境仓测试。含量测试是在环境仓方法的基础上,通用化学手段把装修材料含有的污染物给萃取出来。环境仓方法是用一个环境仓模拟是一个房间,然后把材料摆进去,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情况并测试出污染散发率。
从判断住宅是否环保的角度看,采用检测散发率的环境仓法比含量检测更科学。其原因之一是材料中含有的污染物部分释放、部分释放,用来作为空气是否环保参考并不是很准确。而就目前的国标来看,包括壁纸、胶黏剂、内墙涂料、木器涂料等多个品类,仍然采用含量检测法。
对比国际上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德国AgBB、蓝天使,芬兰M1,丹麦LCI,美国的CRI Green Label Plus、BIFMA等多个标准,均采用环境舱方法检测散发量。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对比国外材料环保性能标准的检测方法,国内材料环保性能标准的检测方法还要进一步改革,其含量检测并不是特别科学。
其次,人造板污染散发限量规定,落后于国际水平。污染散发限量是材料本身散发污染物的限值,这个数值的高低代表着材料环保性能的好坏。以装修污染两个重要污染源——人造板和地毯为例。图中蓝色柱为欧洲标准的数值,红色柱为美国标准的数值。红色虚线分别为我国人造板和地毯的数值:
可以看到,人造板的甲醛散发限定量普遍比国外的标准高,说明我国对人造板的污染散发限定量并不是很严格。而我国对地毯甲醛散发限量处于中高水平,要求比较严格。
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大部分标准对人造板的TVOC做了限制,而国标是不限制TVOC数值的。TVOC是一个重要的装修污染指标,与装修气味关系较大。当然,一些行业标准开始规定TVOC的限量,一定程度弥补了国标的缺失。但总的来说,与国外材料环保性能标准的检测方法、材料环保性能分级标准对比,国标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另外,国家标准是每一个材料都必须满足的合格线,其制定不光要考虑材料环保性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还要考虑行业的生产水平。特别高的要求会导致90%的企业都达不到生产的要求。因此,国标只是一条及格线,缺乏对优势材料的评价。
最后,每个材料都达标,叠加污染也可导致空气质量超标。就算每一个材料都符合国标或更严的标准,也未必能够保证装修后污染物不超标。因为各种材料组合叠加,到实际使用当中可能引起了空气质量的超标。因为建筑的整个过程包含了很多环节,所以科学的家装设计很有必要。
总结起来,目前国内健康材料的评价仍存在以上三个问题,才还需要更多标准的设立才能更好地引导国内材料商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住建部2018年发布的环保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国内有没有更科学合理的装修污染标准呢?还是有的。比如2018年由住建部发布的《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JGJ/T 436-2018(下称《标准》),就解决了材料环保性能检测方法、材料和家具的合理分级标准缺失、污染物叠加需要统一材料评价方法三大问题。
科学的检测方法要基于污染散发特性的材料分类。
装修材料大致分为干材料和湿材料。干材料指的是木地板、地毯等干的材料。这类材料直接通过固态到气态的转化,将污染物散发到空气,在早期挥发的浓度是比较低,但散发周期比较长。湿材料包含墙漆、胶粘剂等液态状或黏稠状的材料。这类材料有一个干燥的过程,干燥过程它会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干透后则会迅速下降。
从材料污染散发特性模型来看,材料的污染散发会受到温湿度等外界环境。通过大量实地长期的实验可以看到,从23度到30度的温度增长,板材的散发会增大大概2倍左右。
基于污染散发特性,材料的检测方法必须得用环境仓这种科学的方法,以168小时(以装修后7天为参考标准)污染散发率作为指标来检测污染散发曲线。
《标准》采用上述方法,对材料中的污染物散发率做了具体的数值限定:
给材料分为四级,包括F1、F2、F3、F4。F4以现行的国标来划定的,即合格线。然后依次是F3、F2、F1,达到F1可被认为是很优质的材料。从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标准》中规定的F1基本已达到了国外分级标准的领先水平。
甲醛污染风险等级排行:木家具、木地板、墙纸胶风险最高
以《标准》为参考,对市面上500种材料进行检测发现,以甲醛、TVOC为检测物,达到F1、F2的材料比例不低,优质材料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多一些。唯一表现比较差的是水性木器漆,TVOC达到F1的材料基本上没有。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装修甲醛污染,我们考虑了污染散发率、污染衰减速度、施工进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对装修材料进行甲醛污染风险等级。
通过综合分析,木家具、木地板、墙纸胶为Ⅰ级材料,意味着甲醛污染风险较大;墙纸基膜、细木工板、门板、玻璃胶为Ⅱ级材料,甲醛污染影响适中;涂料、防水涂料、腻子、填缝剂为Ⅲ级材料,基本可以忽略甲醛污染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 米春艳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环保家装大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