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南沙的这所学校,小学招生连续三年扩班,秘诀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9-15 18:03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广州外国语附属学校是广外教育集团的第一所成员校。今年是其办校第三年,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招生连年爆满,小一新生从第一年的4个班,到第二年的8个班,到了今年竟要扩大到11个班。该校为何如此受到家长热捧?南都记者了解到,作为广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的首个成员校,附属学校传承核心校的“博雅和”办学文化和博雅课程理念,拟开设多语种课程,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基础。

打开视野,小学开始上异域文化课

如何因地制宜去传承广外的基因并发展自身的特色,广外附校校长张梅曾经详细地考量过。她曾经在广外主管过国际部的工作,把国际部从开始的9个学生到现在一年招满150个学生,国际部的成绩一年比一年飙升。“国际化是一个趋势,但是也要接地气,一定要符合我们的实际。”张梅表示,到底附校小学部要不要开设第二外语?“我们的校训之一是博学,何谓博?我想首先应该要打开我们孩子的视野。”张梅告诉记者,自己去年上过初一的课,在课上她了解到,别说到国外游历了,很多孩子连省外都没去过,有的孩子甚至连南沙都没出过。

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张梅在小学部开设了异域文化课,以序列性的、主题性的中外文化专题向学生讲授。如讲授欧洲文化国情课大纲-德语区国家系列课程,包括了德国城堡介绍,中德建筑对比,德国特色美食,中德美食PK,中德传统节日对比,德国格林童话、奥地利音乐之旅、瑞士美景之旅等等。

“在广外附校,小学部一周有三节英语课,比普通学校多了一节,在初中会开日语课和德语课。”张梅表示,学校在对外交流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学校有长期合作的协议,每年两国学校都会互派一定数量的交换生和交流生。

由于是一所新学校,广外附校的老师都相对年轻。“我们一线教师有89名,平均年龄是27岁。”张梅表示,由于是集团学校,附校的老师培训、备课、教研,学生的统考等,都是与广外统一的标准。

打造跨学科融合教育,创设不一样的steam教育

开学典礼上的科技元素.JPG

今年开学典礼上,学校的科技元素有所展现

“既要让孩子懂得知识性的东西,又要让孩子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个特色。”张梅介绍,学校在学科整合方面有一个设想,即打造跨学科的融合教育,把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还有包括物理,融入到小学的学科中去,作为一门主题式的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steam教育的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现,科技领域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广泛,作为基础教育必须要认清这个趋势。”张梅表示,steam教育模式通过多个学科整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师生之间构建交流平台 ,打破传统固化教学模式。“期待通过steam教育帮助学生找到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关联,使学生更加深刻领域科学知识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在思维技巧、创意表达、解决问题等方面更出色。”

除了校园STEAM 创客教育外,学校还开设岭南文化、生活小技能、雅正书协等25门自主选修课程,采用全校性走班制上课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全校不设一个垃圾桶,但有开放式图书馆和朗读亭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是广外附校的一大特色 。“首先,我们的校园是绿色有序的。”张梅称,绿色可以理解为环保,广外附校是一所无垃圾桶的学校。“曾经有一位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喝完一瓶矿泉水,到处找垃圾桶扔瓶子都找不到。”张梅说,学校平时会要求学生自己搜集好自己的垃圾,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垃圾。“我觉得很多事情执行起来其实就是一种自觉,只要这个东西深入人心,就不需要太多形式主义了。”

明净的校园.jpg

明净的校园

在广外附校,几乎每一面墙都是干干净净,没有很多标语、口号 ,甚至宣传栏。但全校几乎随处可见的是开放式的图书馆和朗读亭。图书馆设在教学楼和办公楼的架空层,在绿色盆栽的包围下,是排列整齐的书籍和舒适的桌椅,学生只要有空随手拿起书就可阅读。

开放式图书馆 .jpg

开放式的图书馆 

而朗读亭则是一个如电话亭般大小的私密空间,学生刷卡便可进入。在这个小小空间里,学生可自由地朗读自己心爱的书籍作品,有些优秀的朗读作品学校还会上传到校内广播站,供全校学生欣赏。

朗读亭.JPG

朗读亭

编辑:梁艳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