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有何危害?破坏耕地耕作层,影响耕地质量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0-09-18 21:34

“耕地‘非农化’最关键的,是破坏了耕地的耕作层,影响了耕地的质量。”9月1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情况。

本周早些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通知》称,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

耕地“非农化”有哪些危害?对此,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介绍,耕地“非农化”,核心就是占了耕地,最关键的就是破坏了耕地的耕作层,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吴宏耀称,不同利用耕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土壤耕作层的影响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为不破坏耕作层,即种植一年生的作物,包括粮、棉、油、糖、菜等。

他表示,这种方式是对耕作层的合理利用,而且作物合理轮作,尤其是种植豆科作物,加上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的质量。“这个我们是鼓励的,我国也要求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的生产。”

第二种情况,则对耕作层有较轻的破坏,主要包括种植水果、茶叶以及部分中草药等品种,即多年生植物。“种植这些植物,虽然对耕作层有一定的影响,但培肥改良等措施跟上的话,可以在短期内恢复用于粮食生产。”吴宏耀说。

第三种情况,则对耕作层破坏严重,包括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需要移栽取土,对耕作层破坏很大。特别是根系发达的杨树、桉树等树种,既耗费大量养分,又破坏土壤结构,很难再用于粮食生产。

“这也是严重破坏耕地的行为,种了杨树、桉树以后,土壤很难再回到耕地了。所以《通知》要求,这类行为要严格禁止。”吴宏耀说。

吴宏耀表示,耕地保护要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尽量做到质量有所提高。对此,主要采取四种措施,包括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土壤,改进栽培方式等。

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提升耕地基础地力。推广深耕深松、水肥一体化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实现保水节肥。控制化肥农药,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减少农膜残留。

此外,吴宏耀表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也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最有效措施。”

 

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吴斌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