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蔡丽怡 由国家广电总局全程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的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将于9月29日在东方卫视播出。9月18日晚,《在一起》部分主演、编剧、导演等来到武汉,这座疫情期间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汇聚洪山体育馆,这里曾经是最早开设、最晚关闭的方舱医院,共同录制该剧开播前的特别节目,以此向英雄的武汉人民表达最深的敬意。除了主演倾情助阵外,歌手周笔畅、彭坦、毛阿敏也参与了录制,演唱了《聚光》《你的眼睛》《珍重》等歌曲,用歌声致敬英雄。
《在一起》分为《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等十个单元故事,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从普通人的视角、以单元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抗击新冠疫情中一个个平实而感人的故事。当天10个单元的主创们跟原型人物第一次相见,场面感人。
《同行》杨洋:不仅要演出医生的专业,也要演出其精神
《同行》导演滕华涛,编剧黄彦威也来到现场。这个单元是一个关于“逆行”的故事。
为了扮演好一名呼吸科医生,主演杨洋在现场回忆起自己特地去上海华山医院学习体验的经历。杨洋表示这次是挑战很大的表演,“我不仅要演出医生的专业,更要演出抗疫医生的精神,因为我的原型是个了不起的逆行者: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朱彬。”
晚会邀请到朱彬医生来到现场,回忆其一路从上海回武汉的坎坷经历,他说:“武汉实行交通管制后从上海到武汉的交通都停运了,所以选择了从上海飞到长沙,从长沙再回武汉。因为医生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专业,当时随着疫情的发展,作为协和医院感染科的一分子,我觉得自己不能退缩。”
《摆渡人》雷佳音: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没做什么”
《摆渡人》单元的主创是导演沈严、编剧高璇和任宝茹,该单元由雷佳音、倪妮、张静初和蒋欣主演,通过一名外卖员的足迹,记录了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城里的老百姓和普通人的抱团取暖。雷佳音在剧中扮演外卖小哥辜勇,无论是神还是形都完成了高度还原,他说:“在了解原型人物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说的‘我们没做什么,只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做了自己的工作。’”
角色原型滴滴司机王利等4位“摆渡人”来到现场分享,王利说:“我在23号封城那天报名了滴滴志愿者。我们大概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收工,早晚接送医护人员,白天接送社区慢性病患,帮老百姓买买药、送送快递。其实我们干的都很简单,只是想让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一点。这次的经历让我知道没有谁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我叫大连》邓伦:学习大连有趣的手势,给众人带来欢乐
《我叫大连》单元的编剧兼导演彭三源、编剧郭澄骏及主演邓伦、刘琳等来到现场。这个单元是根据疫情期间被无数中国人熟知的故事改编,讲述了大连小伙误打误撞留在武汉某医院成为一名志愿者的经历。邓伦塑造了这位大连小伙,他坦承:“大连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那样紧张严峻的形势下,他想的是要给身边的医护人员带来快乐,不要这么大压力,我为此还学习了很多大连有趣的手势。”导演彭三源的最大体会是:“借着创作这位充满光芒的小人物,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精神。”
《火神山》陈数:展现女性的力量,和解放军精神的传承
《火神山》单元讲述的是解放军医疗队的故事。编剧冯骥说:“真实的故事已经足够动人心魄,我们则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军人医生们在抗疫中的精神力量,展现这个时代的风貌。”
主演陈数在开拍前见过原型人物陈静,她描述当时的感觉:“她是非常飒、非常洒脱的一位女性。她是个护士,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位母亲。在她的身上有女性力量的闪耀,也有解放军精神的传承,让她在最危险的战场不慌不惧地战斗。”
晚会现场,两人再度见面。陈数仍然十分感慨陈静身上钢铁般的军人气质。陈静临危受命,驰援武汉,回想起在火神山医院奋战的日日夜夜仍历历在目,“我们没时间去想‘怕不怕死’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随时待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救护者》朱亚文:经历濒临崩溃的过程,完成救护者的使命
《救护者》单元故事的主人公黎建辉融合了钟鸣、陈尔真等援鄂医生的事迹。男主角朱亚文聊到对角色的感悟时,说:“黎建辉是上海重症医学科专家。他在小年夜孤身赶赴武汉,是上海援鄂第一人。在重症病房,面对物资和人手的紧缺,作为一个大牛级别的专家,他也经历了濒临崩溃的过程,但最终完成了一个救护者的使命。”故事原型人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和中山医院的钟鸣医生当晚来到现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重回武汉的感受。
朱亚文特地准备了剧中最重要的道具防护服,请钟医生在上面签上了名字,作为一个扮演“救护者”的演员向“救护者”的致敬。
《生命的拐点》张嘉益:我觉得自己与原型最像,但也最难演
《生命的拐点》单元以疫情最初来袭时的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故事背景,导演张黎、韩晓军,主演张嘉益、周一围、张天爱、谭卓、黄德毅等共同现身。
张嘉益说:“我扮演的是江汉医院院长张汉清,他的原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然身患渐冻症,但他临危不惧、守土有责,在疫情最早打响的地方支撑起了一切。他是一个真实的、特别高大的人物。我没见过张院长本人,但查了很多他的资料,觉得自己和他最像、但也最难演好的,就是脚步。他的脚步是高低不平的,但却是世界上最坚定的、最踏实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也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舞台,与原型人物相见,张嘉益把敬意都化在深情的鞠躬和一句“感谢”中。
周一围在该单元扮演江汉医院副院长谭松林,张天爱扮演江汉医院护士柳小可,这对夫妻的原型涂盛锦医生和曹珊护士夫妇也来到现场,回忆了疫情期间“以车当家”的日子。
《武汉人》刘敏涛:社区工作者永远插电的状态,由衷感到钦佩
《武汉人》讲述的是一群在疫情期间抛家舍业,为群众服务的社区工作者的故事。导演杨阳、主演刘敏涛和贾乃亮到场助阵。刘敏涛说:“我觉得从头到尾每一个情节都难忘,大到为病患安排床位,小到解决居民的吃喝拉撒,甚至还要帮着遛狗。我在剧中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在打电话,据说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每天要接打200多个电话,手机永远都插在充电宝上。他们不仅要保持手机的电量,更要保证自己的电量,由衷地感到钦佩。”
贾乃亮通过这次拍摄,深切体会到了社区工作者的不易,“有一个画面是我帮居民出去买药,浑身上下挂满药袋,大家在网上看到的“药袋哥”就是这个画面的原型。在居民的眼里,社区工作者是万能的,更是救命的。出演这样的角色,我真的为武汉的社区工作者感到心疼,你们太不容易了!”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