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在从化启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9-21 00:41

为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争做文明有礼广州人。9月20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从化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等承办的“广州市2020年公民道德宣传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上线仪式”活动于从化区七星体育馆举行,现场正式启动广州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据悉,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串联起全市2041个文明实践点,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队伍接单,群众评价打星的新运营模式,打通基层文明实践站点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WechatIMG430.jpeg

启动仪式现场。

据了解,作为广州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平台汇集宣传展示、互融互通、线上线下、管理调度于一体,涵盖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五大平台,具备直播、实践地图、微心愿、群众点单、活动招募等多功能服务。实践云上线将服务全市2041个文明实践站点,推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深入。

 

云端实现公益互助精准服务

 

“云”时代,公益项目也能通过“云”上点单,哪里有需求,志愿服务就到哪里,实现精准服务送到家门前。

据了解,依托实践云平台,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推动“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形成基层站所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伍接单、群众评价打星的运营新模式,打造联通“中心—所—站”的三级菜单式智慧联动,为群众带来形式多样、内容有感、渠道可及的精细化、分众化志愿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实践云平台与学习强国深度对接,积极探索“1+2”布局,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花城平台+各区融媒体中心”一体化运营模式,以融媒体中心本地内容生产,新花城客户端辐射大湾区的“新闻+服务”效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云紧密融合,形成资讯互通、服务互融、产品互联,多平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再传播。

WechatIMG431.jpeg

志愿者服务现场。

“我区也将积极利用实践云平台,以精准定制的志愿服务通过云平台深入基层,为群众带去更多内容实际,形式多样的活动,助力构建群众的美好精神家园。”从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实践在从化乡村生根发芽

 

近年来,从化区不断摸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在实践阵地、品牌建设、志愿服务、融媒合作等方面“发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了广府金汤厨师邹朝雄教大家太子参麦冬煲乳鸽汤和三宝肉的做法……”每周,从化区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会时不时围着三三两两学习做菜的村民;离西和村三十多公里外的格塘村南药小镇举行的“好日子讲堂”在如期直播,村民有的边带娃边注视着屏幕,急于回家的村民拿起手机打开直播边走边看。

“实践所相当于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学习文化的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实践阵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推进全区文明实践阵地工作,充分发挥区、镇(街)、村三级资源纵向整合作用和部门机关、镇街乡村、学校院所资源横向联动作用,从顶层设计构建阵地建设标准化新体系,建成一批颇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WechatIMG433.jpeg

志愿者服务现场。

以点连线,连线成面,从化区有效整合区内资源,盘活整合全区已撤并的小学校舍和农贸市场等闲置资源建设文明实践阵地,先行先试成立全省首个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首个民政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广州供电局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建起“1中心—11所—274站—1100多点”覆盖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编织出一张“阵地网”。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紧紧围绕送思想、送政策、送道德、送文化、送法治、送科学等在全区基层开展一系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

 

志愿队伍下基层“送”服务

 

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中坚力量。目前,从化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基础的各支分队在从化各点开花。从化组建了宣讲能手进基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粤菜师傅培训、文化进农家等区级志愿服务分队10支,成立了镇(街)、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8支,建立高校志愿服务分队10支,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建志愿服务队,构建起多级志愿服务队伍体系。目前,从化已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302支,各类志愿者达33000人。

据了解,从化志愿服务队伍以地缘、业缘、趣缘凝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发动志愿者各展所长,形成志愿服务项目库,实行“基层点单、中心派单、政府买单”,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和内涵。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500多场,参与人数达30多万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要把人动员起来、聚集起来、团结起来。”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说。今年4月,全省首家“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启动,广州市民政系统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这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体现。

WechatIMG429.jpeg

启动仪式现场。

“我想出去看看,我已经十多年没出过家门了。”这是鳌头镇帝田村村民徐叔的迫切希望,让人听了不由得一阵心酸。因为中风导致的后遗症,徐叔右手右脚行动不便,每天只能在床边活动,连出家门口都成了难事。

徐叔的心愿在“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发起后,由从化区司法局宣教党支部认领。6月29日,从化区慈善会、区志愿者协会携手从化区司法局宣教党支部党员代表一行来到徐叔家,为徐叔送上新轮椅。徐叔看到新的轮椅非常开心,连连感谢。

从化区慈善会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个人和队伍加入到我们的平台当中。截至8月4日,我们平台共发布187个心愿,156个心愿已被成功认领,137个心愿被成功点亮。大家的热心和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去解决逆境群体的烦心事、揪心事。”该负责人说。

 

线上线下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

 

除了上线智慧云平台,早在今年年初,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整合文明实践活动资源,将慈善、教育、电商、旅游、体育等服务融合到线上进行推广,例如举办“返校学习大家谈”线上教育活动,邀请教育部门答疑解惑,疏缓家长和师生的返校复学焦虑情绪,做群众的贴心人;开通移动端“从化全景VR漫游”、“云”赏荔枝花海等服务,拓宽群众视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等。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风尚带来新变化。现在,从化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破败”到“生态宜居”、乡风从“陋俗盛行”到“新风蔚然”、农村人才从“跳出农门”到“人才下乡”,西和村民“求财致富”从“找神婆”到“找支部”、鳌头镇西塘村由往日的“吸毒村”蝶变为“童话小镇”。

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建设为定位,找准区域特色,立足红色、生态文化资源等优势,继续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的文化实践站点,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活动和常态化活动项目,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持续打造一批线上传播的“互联网+”品牌项目,朝着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从化样板”的方向继续发力。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黄颖瑶 黄利谊 邝健华

编辑:郑雨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