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宗消费品的汽车,在疫情期间受市场需求、供应链等因素印象,产销整体下滑不可避免,这从车企们的销量数据即可得知。
二季度以来,那些“抗寒”能力强的车企,不但迅速收窄产销跌幅,而且上半年累积产销数据也只是微跌,甚至取得了正增长,比如广汽丰田、一汽-大众以及BBA三大豪华品牌等。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却发现,集团式的上市车企中,在部分品牌发挥依然强势的情况下,关键经营指标却大幅下滑,这也表明,车企集团表现的整体下滑,更多是受到个别品牌表现不佳的影响。在广汽、上汽、北汽等集团式上市车企中,都出现类似的情况。
17家上市车企仅赚了246亿元
课题组研究对20家主流上市乘用车企业的利润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关键营业收入指标上,只有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江铃汽车取得正增长,其中东风和江铃也更多得益于商用车板块的增长,而长安汽车增收,也与引入投资者、出售股权有关。一言蔽之,乘用车销量承压下,所有上市车企的营收也都“压力山大”。
研究员统计了解到,刨除美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三强后,17家上市车企的营收平均跌幅约为26%。这也跟几家已经戴上ST帽子的边缘车企,营收跌幅都在七成上下有关。几大车企集团中,广汽、北汽的跌幅在一成上下,但体量最大的上汽集团,跌幅高达24.6%,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头部自主品牌表现尚可,营收都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美股上市的蔚来,因去年营收基数低,今年上半年营收录得146.5%的正增长,成为营收相对亮眼的车企。
剔除3家亏损的美股上市新势力,17家在A股、港股上市的主流车企,一共只取得24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与上半年A股归母净利润最高的工商银行相比,17家车企的净利润只有前者的约16.5%,可见车企是多么“不容易”。
赚了近84亿元的上汽集团,依然是利润总额最高的车企,华晨中国依赖华晨宝马的强势,取得超过40亿元的净利润,东风集团、广汽、吉利、长安的归母净利润也在20亿元至30亿元的区间,赚钱能力只能算一般,但放到全行业来看,他们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此外,上半年也只有4家车企取得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长城、比亚迪、长安以及江铃汽车。其中长城、长安以及江铃汽车都得益于销量以及产品结构的好转,而长安依靠股权出售等也收获了不菲的利润。至于比亚迪,更多是依靠了整车制造以外的多元化业务,取得利润的正增长。
而重度依赖整车制造的车企集团们,利润都遭遇幅度不小的下滑。广汽与北汽利润同比都掉了约一半,上汽掉了四成,东风集团股份更是掉了超过六成。
谁在拖后腿?业绩不佳的大牌们值得警惕
考虑到疫情影响,以及车市复苏需要过程,车企集团的大盘不如以往,实则符合行业预期。但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研究员发现,如果仅仅把业绩下跌仅仅归结于疫情,也并不全面。
理由是,今年以来,不少汽车品牌的跌幅实则很小,甚至取得同比正增长,车企集团的表现受挫,一大原因是旗下子品牌或投资的合资品牌,出现了表现迥异的情况,部分品牌的跌幅明显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这些都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和其他领域的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车企往往会因为个别品牌表现好坏,业绩也会大相径庭。
广汽传祺的承压,利润“奶牛”贡献下滑,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研究员在对比广汽集团去年和今年的半年报告了解到,在多个财务指标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利润却出现腰斩,与合营企业广汽三菱、广汽菲克,以及子公司广汽乘用车的表现有直接关系。
计算利润时,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包含了车企集团在合资品牌中所得到的回报。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该项收益为39.87亿元,去年同期为48.66亿元,基于保密协议,上市车企不单独公布合营企业的部分财务数据,但通过对比销量数据,收益下滑与广汽本田、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合资品牌的销量下滑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品牌,上半年销量均遇到腰斩(跌幅分别为54.56%和50.97%),这二者已经成为广汽体系中相对拖后腿的品牌。广汽本田销量下滑,更多是由于此前飞度以及冠道在售车型的缺失,随着销量回暖,广汽集团的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广汽本田前八个月销量跌幅已经收窄至个位数。
然而,在归母净利润上,广汽集团从去年同期的49.18亿元大幅下滑至23.18亿元,远高于合营企业收入与利润的跌幅,自主品牌难以脱离干系。
广汽乘用车上半年销量跌幅为26.2%,广汽集团也在财报中称,国内汽车行业产销出现大幅下滑,本集团自主品牌“传祺”车型销量下降。虽然财报中没有列明单个品牌的利润,但不难发现,自主品牌表现不佳,对业绩的拖累是显而易见的。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汽集团身上,上半年,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跌幅近四成,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车企首当其冲。
上汽集团在财报中直接公布了合资车企贡献的利润,可以看到,上汽通用上半年贡献了17.8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去年同期为71.14亿元,上汽大众上半年贡献了69.06亿元归母净利润,而去年同期为98.96亿元。而上汽通用五菱则直接亏损了6.29亿元。可以看出,合资公司遭到利润巨幅下滑的情况下,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依然支撑起上汽集团的主要利润,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的表现则相对平淡。
至于港股上市的东风集团股份,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略微跑赢大市,但其法系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表现相对更惨淡。
同在港股上市的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上半年毛利为亏损18.35亿元,而奔驰的毛利则高达198.65亿元,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倒挂的情况异常明显。
而华晨中国的归母净利润还要高于其营业收入,也是由于华晨宝马表现强劲,而自主品牌已经逐渐边缘化。
行业观察:车企正在加速两极分化
研究员认为,疫情是今年车市遭遇挑战的最大客观因素,却不能成为车企销量、利润下滑的唯一“借口”。
也正是在疫情之下,车企销量加速两极分化,强势品牌更加强势,部分品牌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境地,而一些弱势品牌更是已经处于败退边缘。上市车企的财报数据非常“无情”地揭开了这些品牌目前面临的问题。
以广汽乘用车为例,广汽集团近期又通过一系列高管调整应对自主品牌的发展,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张跃赛担任广汽集团整车事业部本部长兼经管会主任。
而遭遇帕萨特碰撞门风波的上汽大众,也对帕萨特进行了改款,以及推出途观X等车型,应对销量下滑。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李美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疫情下的半年,大数据剖析上市车企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