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毕业生留珠比例,王磊:除了就业机会,还要考虑上升空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0-09-22 16:15

南都讯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珠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举世瞩目,其中,建立10所高校,为珠海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成为在教育领域的亮眼举措。截止2019年数据,珠海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珠就业约占三成,社会上不乏有声音认为,这个比例偏低,人才出现流失等,究竟珠海如何提高毕业生留珠就业率,这其中有哪些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南都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磊。

王磊认为,高校的使命、任务大抵有三件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珠海的高校也在不断地转型,包括加强纵深,从教学向研究转型,未来高校培养学生,也会培育更多“知识人口”,为珠海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珠海的创新能力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采访中,王磊对珠海的城市竞争力、高校毕业生留珠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6240x4160_5f699e8b78d76.jpg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王磊

探讨珠海人口:

考量城市中人口、产业和土地的协调发展程度

南都: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珠海作为经济特区,您认为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优势?珠海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在吸引人才方面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王磊: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常取决于三个因素:人口、产业和土地。一般来说,城市中人口、产业和土地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也越好。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制约珠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珠海的人口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量级,但我认为,相对于珠海本身的产业规模和容量,还有它的土地规模而言,这三者间目前的比例应该还是比较协调发展的。但珠海想要进一步发展,对标“北上深杭”的话,目前这个标准就不够了,就需要三个因素同比例增长。这个问题投射到人口领域,反映出来的就是现有的人才不足以支撑城市的发展动力和创新动力了。

关于珠海人口的增长,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考量:HDI指数(包括人均GDP)、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城市创新发展指数等,从珠海目前在这些指数体系中的指标表现来看,珠海的城市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未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环,珠海要成长为500万人口的城市还是很可期的。

珠海需要什么人才?珠海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人口”,这个“知识人口”并不是说在学历上有一个什么样的要求,而是说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事实上,只是单纯的探讨人口数量,其实意义不大,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为了适应珠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定向吸引哪些人才落户珠海。

第二个方面,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举个例子,为什么珠海的私家车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地铁,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水平还无法满足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但要修地铁又必须要满足人口这个指标。所以这其实是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人口增长催生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还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才,这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以江苏泰州为例,这座城市就是“公共服务先行”。

近年来,华为、腾讯等名企落地珠海,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关于人口规模,我们可能需要逆向思考,不要单一追求人口数量的增长,要着重考虑是吸引“知识人口”。珠海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究竟需要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

譬如我们经常对标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实际上许多城市的人口总量并不大,但人均GDP非常高,环境优美、公共服务水平高、配套完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产业,真正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第三个方面,城市发展是需要动力的,人口增长需要产业增长、产业增长提供就业岗位。所以根本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是需要产业发展来带动着人口增长。比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带来大量的工业人口、经济人口。过去珠海放弃了环境污染型的企业,为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现在看来很幸运。但是现在看来适度引进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珠海注入城市发展动力,可能是珠海必须面临的选择了。在城市的产业定位中,一味强调只要高科技产业可能是不够的,比如在东京湾区,就包含了许多层次的产业,有高科技研发产业、有运输产业,制造产业等等,产业结构非常丰富。这对珠海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个人认为在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适当引入一些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珠海注入城市发展动力,可能是珠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选择。

6240x4160_5f699ed31d9b7.jpg

王磊在南都智库发布周圆桌论坛环节发言

大学生留珠就业:

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制约毕业生的意愿

南都: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珠海的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约占三成,有声音认为这个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您在高校任职,结合您的观察和思考,珠海在吸引毕业生留珠方面,还有哪些可以优化和完善的呢?

王磊:其实我们也反思过,珠海高校培养的学生为什么没有留在珠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析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个是缺乏产业环境。

我想绝大多数毕业生是愿意留在珠海的,如果说珠海有相应的就业机会的话。当然除了就业机会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就业的上升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说深圳比珠海有吸引力,除了它的就业机会丰富,他的发展机会也非常多,上升空间很大。

第二个是我们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珠海的房价是很高的,我们讲一般是安居乐业,你先安居才能乐业,珠海的房价从某种程度上把我们的毕业生给“推”走了。最近几年,珠海的医疗、教育有了很大提升,但比如房价、房租,这都是现实问题,他确实会制约大学生留在珠海工作的意愿。

虽然“北上广深杭”的房价、房租也高,但是这里有一个预期问题,我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我们这边毕业的一个研究生,如果他选择留在珠海,工资水平可能长期都是在1万以下,那么他对自己未来收入、发展的这种预期,实际上是不高的。那么杭州呢,我们的一个毕业生去了杭州,进入阿里影业工作以后,他月薪很快就突破了1万,而且还有调薪、加薪,杭州有些地方房价还在2-3万,如此看来,他对自己未来的预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个是对珠海未来的预期。社会上有许多说法,说珠海是个养老的地方,环境好、很悠闲。

可实际上呢?珠海作为一个创新驱动型的城市,虽然在这方面排在全国前列,但是产业变现能力比较差,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毕业生就业。

而且我们知道,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他往往需要要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在这个产业中进行训练,获得提升。

可是我们现在呢,要么就是研究型的单位,它的人才需求没有那么大;要么就是制造业,可能要下车间、到流水线作业,大学生也不会去,如此看来,留给我们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就很小了。

这几点分析,就是制约我们的毕业生,没有留在珠海发展的原因。

南都:以您的观察,您接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流向大概是哪里呢?

王磊:经过我们多年的跟踪记录,留在珠海本地发展的是比较少的,一半以上是离开了珠海到外省,或者省内其它城市发展。

以我们学院为例,国内来看,一般首选“北上广深杭”;留在广东省的话,除了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比例也较高。


出品:南都珠澳双创工作室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采写:见习记者 洪晓可 南都记者 王靖豪

编辑:王靖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