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绵延千年的赏石文化:《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开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09-22 19:36

石在中国成为艺术品,被观赏,被描绘,被创造。石头的“自然智慧”与文人的“诗意智慧”融为一体,成为我们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在世界文明中独标高格。

9月21日,“巗壑奇姿——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呈现明星展品《十面灵璧图卷》、40件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典藏真品以及包括刘丹、徐累、曾梵志、展望、郝量五位当代艺术家的十余件相关作品,古今合展向观众传达出一条清晰的中国赏石文化发展脉络。同时,北京大学图书馆特别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吴彬《勺园祓禊图》及米万钟《勺园修禊图》的高清复制品。

吴彬(16-17世纪)十面灵璧图卷.jpg

吴彬(16-17世纪)十面灵璧图卷

《十面灵璧图卷》是明末著名宫廷画家吴彬为米万钟所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吴彬灵活运用唐人孙位的画火技法,这种以火画石所取得的效果为董其昌所赞叹“灵光腾越,欲烛斗间”。图卷“千变万化、精妙绝伦”,拥有诸多显赫的国外博物馆展览记录,高达18次的重要出版以及12次古代权威著录。分绘十图,各图皆以真实尺寸描绘奇石的不同面,以形写神而至形神兼备,除中国传统绘画笔墨外,又参以几何原理、音律节奏、五行之说,可谓奇作。其绘画思想和技法后人难以超越,从人文精神涵盖的隐居、赏石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卷后题跋者对明代晚期政治生态的勾勒、传承次序构建的历史维度等多方面,均令世人瞩目。

吴彬是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享有“画仙”之誉。1989年12月,《十面灵璧图卷》第一次在纽约苏富比拍卖面世即以121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轰动一时,成为苏富比拍卖成立以来首次打破中国书画超越百万美元的成交纪录。2009年,保利秋拍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曾以1.6912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画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

图片2.png

“东涧遗老款”英石山子

《十面灵璧图卷》描绘的是“石隐庵居士”米万钟所藏罕见奇石,作为中国古代文人重要的兴趣爱好之一,赏石文化其影响之深远,在当代艺术中亦可管窥一二。假山石和太湖石均为带有明显中国文化色彩的特色符号,为众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挪用的经典素材。

策展人李雪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的初衷有三点,一是在1989年苏富比拍卖时隔30年之后,当再推这件东西的时候,会发觉在31年当中,有很多学者对这个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不同深度的研究。“我们想有机会的话把它一个汇总一下,所以我们先考虑先是要确定要做一个研讨会,把这些年对作品有兴趣的或者已经有过研究的和现在有兴趣的都约了一块聊一聊。”

其次,这并一个不单纯的简单的会话,涉及到当时晚明流行的少数文化,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少石文化的状态。最后,加上当代艺术的原因是,吴斌的作品虽然是410年前创作的,但是具有非常强的当代性,对后面的艺术风格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图片3.png

刘丹 冠云峰 水墨纸本2013年作215x138cm

李雪松表示,目前在市场上或者说在整个艺术界比较受认可的重要画家,对经典都是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在经典里面不断的汲取营养。刘丹、徐累、曾梵志、展望、郝量这几个画家,把他们的作品也一并呈现出来,观众可以看到吴彬确实有极强的一个超越时代的面貌,放在我们这个展览里,跟其他的当代作品一点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区隔,而当代的作品也还是在源头上要吸取经典作品的营养。

《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将持续至10月8日,期间保利艺术博物馆将于9月26日至27日举办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学术研讨会,主题分为“山水与赏石——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文人艺术传统”、“吴彬、米万钟、《十面灵璧图卷》与晚明的文化艺术及社会”、“奇石与图写——《十面灵璧图卷》和中国的赏石鉴藏文化”以及“回响与演变——从全球当代视野看赏石相关的艺术创作与收藏”。

 采写: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杨成林

编辑:朱蓉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