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制度三种法系如何融合?广州立法推动大湾区高效法律服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9-23 17:33

南都讯   打造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之都和法律服务集聚区,加快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业务,促进律师行业、司法鉴定行业、行业调解、司法所发展……广州在法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将有大动作。9月23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通过,为解决三地在深度融合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三地深度融合中产生新的法律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出全面规划,提出要推动建立共商、共建、 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广州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烈城在对《决定》作说明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包含 11 个城市、两种制度、三种法系,三地在深度融合中会产生一些新的法律问题,需要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郑烈城说,当前,广州法律服务工作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如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中的定位和发展问题,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问题,法律服务领域开拓创新不够、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不足、高端法律服务机构不多等问题。

郑烈城表示,《决定(草案)》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的目标定位,既解决法律服务工作面临的现实和紧迫问题, 又充分发挥我市法律服务业的优势和特色,补短板、做强项,全面加强我市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


“三大中心”打造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之都

《决定》共 35条,分别从建设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之都、建设法律服务集聚区、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司法机关服 务保障大湾区建设、加强工作保障等多个方面作了相应规定。

在规划纲要的背景下,结合广州实际,《决定》提出建设国际民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之都,成为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目的地城市,并对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 中心、亚太地区国际仲 裁中心等“三大中心”的建设作出具体规定:

要在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及港澳规则的衔接,共同构建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中心。

调解是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2019年8月,我国作为首批缔约方签署了《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决定》要求,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律师协会加快推进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建设,组建商事调解员队伍,制定商事调解规则,建立健全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广州商事调解工作符合《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的标准和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调解中心,为解决大湾区涉外商事纠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广州仲裁委员会应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常态化运作,与大湾区其他仲裁机构加强在仲裁规则衔接、仲裁员共享、案件协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整合大湾区仲裁资源,形成湾区内仲裁机构优势互补的格局,打造亚太地区国际仲裁中心。


将打造法律服务集聚区

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广东省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实施意见(2020-2022年)》提出:“支持广州建设法治中国标杆城市,争取国家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等方式扩大广州立法权限,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和法律服务集聚区, 建设现代法律服务业强市。”目前,广州已初步建成天河、白云和南沙三个法律服务集聚区,集聚效应初步凸显。

为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打造广州法律服务标杆性示范区,《决定》要求市、区对法律服务集聚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入驻的法律服务机构在人才引进、财政补贴、租金减免、法律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集聚发展。

《决定》还结合广州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和存在的不足,分别对不同行业作出规定。包括:要加快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业务,支持广州仲裁委在本市辖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确定8月29日为广州仲裁日。促进律师行业、司法鉴定行业、行业调解、司法所发展,加强环保、金融、消费等领域专业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律师参与调解工作。


知识产权和互联网司法保护写入《决定》

在大湾区范围内,广州具有最为健全的法院组织体系,海事、 知识产权、互联网等专门法院设置齐全,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有不少创新举措。郑烈城在对《决定》作说明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职能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和保障。

作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决定》对司法机关职能作用作出规定,涉及办理破产司法水平、大湾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大湾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湾区互联网司法保护等。

提升办理破产司法水平方面,《决定》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规定市中院深化破产审判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简化破产流程,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

加强大湾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方面,《决定》提出,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司法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大湾区及周边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区域执法司法协作联动机制,推动相邻环境功能区域建立统一的环保执法司法标准,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大湾区海事司法保护方面,《决定》规定,广州海事法院要加强航运金融保险类纠纷、船员劳务纠纷等案件审理工作,促进航运金融创新和航运金融市场繁荣稳定。

加强大湾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决定》规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立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和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加强大湾区互联网司法保护方面,《决定》提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司法审判流程再造与审理机制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诉讼规则和裁判规则,为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编辑:吴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