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展示被广泛应用在各类App中;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忧个性化展示是否安全,背后是否暗藏算法陷阱?
9月23日,第四期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个性化展示安全与合规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就个性化展示涉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发言,并分享一些建议。
中国消费者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
“App是如何清楚了解用户,是基于算法研究,还是通过授权获取用户的通讯录、浏览器信息?个性化展示什么时候推送,推送什么内容,以及推送频次是什么?”在皮小林看来,消费者对个性化展示存在不少疑虑。
因此皮小林建议,企业在进行个性化展示时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注销权和安宁权,平台应该明确消费者拥有拒绝“点对点”商业广告的权利、退出权以及投诉权。
此外,他提到消费者正面临六大痛点问题,包括个性化推送来源问题、过度打扰问题、网民协议内容问题、内容违规失当问题、消费者选择困境、以及商业规则与社会伦理问题。
近期,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发了社会热议。在皮小林看来,个性化展示带来的商业规则与社会伦理问题,也常常和非理性消费、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算法问题联联系在一起。
“有时候个性化推送并非用户真正需求,但却能激活并放大用户的消费欲望。”皮小林说道。
因此他建议,建立算法伦理审查制度,在算法公正原则的指导下,自觉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避免对特定群体或地区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同时,明确算法歧视的责任主体,畅通对受害者的救济途径。
为解决“个性化展示”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困扰,皮小林还建议,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泄露隐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
此外,他还认为可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于广大消费者集中关切和反映强烈问题,提供社会信用评价指引。推进平台企业平衡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鼓励和支持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
据皮小林透露,目前中消协正积极参加立法立标工作,对个性化推荐、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提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中消协将督促和引导行业企业制定统一平台隐私策略通用标准,利用消协组织的舆论影响力和优势,“点对点”针对问题发声,督促问题整改。
此外,对于拒不改正的违法平台企业,中消协还将运用维护消费者权益“组合拳”,直至支持消费者提起诉讼或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采写:南都记者 黄莉玲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个性化展示安全与合规研讨暨报告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