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召开。镇长陆文勇在《丹灶镇2020年1—8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报告》(简称“报告”)中指出,丹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丹灶正处于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
当天,全体人大代表还视察了大洲河整治工程、佛山南海氢能馆、南海中学实验学校和城西片区建设规划等项目,从空间再造、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民生工程等多个维度,全面感受近年来丹灶的全新发展面貌。
就在3天前,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十三届九次会议对丹灶做了定位,并给予厚望:要围绕生态示范带建设,努力率先实现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我们要五年再造一个新丹灶。”南海区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表示,小镇有大梦想,在未来高质量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丹灶地处珠三角核心区的优势,奋力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
企稳:
三大领域集聚发展优势凸显
降的压力前所未有、稳的局面快速形成、升的态势逐步显现、新的动能持续发力,当天的会议上,丹灶镇镇长陆文勇用了4个关键词总结了全镇前8个月的经济“成绩单”。
丹灶镇镇长陆文勇作《丹灶镇2020年1—8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有为之乡带来了一场“压力测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丹灶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9亿元。截止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89亿元。随着全镇上下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丹灶经济发展正逐步企稳回升。“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经济政策效应作用不断加强,上升的态势逐步显现。”陆文勇在会上透露,丹灶的工业用电量逐月递增,其中5、6月份均同比增长4%以上,7月份增幅更是超10%。
“丹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陆文勇在会上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持续推进,丹灶正处于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比如氢能源、智能安全和日资企业三大领域集聚发展优势不断凸显,丹灶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
提速:
加速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会议当天,全体人大代表走进了佛山南海氢能馆,这个位于丹灶仙湖氢谷的南海氢能展示中心,总展陈面积约2470平方米,由1个主厅和3个辅厅组成,将打造成为集”行业科普、产业规划、技术展示、成果体验、未来畅想“于一体的主题性科技产业展示平台。
全体人大代表走进了佛山南海氢能馆
事实上,在经历近几年的产业高速集聚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丹灶的一张名片。今年前八个月,围绕新能源、智能安全和日资企业,丹灶累计新引入项目19个,其中包括投资15亿元的佛山仙湖实验室项目、投资21.6亿元的探索汽车燃料电池及整车项目、投资6亿元的攀业电堆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济平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项目等10个氢能项目。
不久前,《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全力布局氢能产业。作为南海乃至佛山氢能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丹灶能否成为广佛氢能产业带的桥头堡,值得期待。
当天的报告中,陆文勇表示,将持续推进“仙湖氢谷”十大配套项目落地实施,全速推进仙湖氢谷会展中心建设,实现氢生活、氢交通、氢医疗、氢农业等氢能社会体验有机融合展示,提升“仙湖氢谷”建设品质。
除了氢能产业,智能安全产业和日资企业也在丹灶集聚发展,“三箭齐发”之势将进一步加快丹灶产业创新升级的步伐。
“聚焦产业抓招商,加速形成高端产业集群。”陆文勇说到,实现氢能产业、智能安全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行业、关键环节的“补链、延链、强链”目标,精准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强、质量优、高科技、高税收项目,实现主导优势产业高集聚发展,同时,以科技引领求突破,实现创新驱动提档升级。
一方面,全面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主动承接深圳科技产业外溢,努力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中系统打造全过程创新链;另一方面,加快仙湖实验室建设,发挥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本质安全研究院等平台资源,深化与季华实验室、三龙湾、佛山高新区创新平台互动联系,形成研发、孵化、加速、基地、基金“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体系,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报告中还提到,丹灶要打造优质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开展投资项目“一对一”主题式专项服务,实行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深入推进模拟审批、“标准地”、“带方案出让”等改革举措,实现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实现项目投产、产业升级提速。
探索: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当前,南海区正全力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而生态功能完备、城市和产业功能加速提升的丹灶,正力争为南海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做出“样板”。
9月24日会议当天,全体人大代表视察的第一站就选在大洲河整治工程(东联至上安段),最后一站是介绍城西片区规划项目。前者是打好碧水攻坚战,优化水环境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后者是村级工业区连片开发。这都是丹灶镇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要以“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和“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为抓手,围绕“一岛两湖十里片区”,探索实施“三集中”“两活化”“两提升”,推动城市与乡村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当中包括全面完成2500亩的村级工业园拆迁、4500亩的拆除整理任务,将城西片区、大金片区、水保区打造成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的三大连片示范区。同时加快城西片区升级改造,打造产业发展协调、瞪羚企业集聚、城乡布局合理、要素配置均衡、公共服务均等的智能化、现代化都市型产业社区。
接下来,丹灶将加快推进“有为水道”沿线节点、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加快实施沿线乡村振兴项目进度。“聘请专业团队对‘有为水道’实施整体策划包装,抓好‘谭家湾佰院里’等特色项目建设运营,对接西樵共同打造岭南文旅高地。”包括挖掘开发“翰林水道”文旅资源,完成翰林湖农业公园东入口、农业科普园景观提升改造。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水保区清拆工作,加快滩涂绿化、节点景观提升和湿地公园宣教科普展馆建设,将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佛山千里碧道的重要节点和亮点。
配套:
重构城市新格局 承载城市功能
交通网络建设是畅通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石”和“先行官”。报告中提到,丹灶要把握国家、省、市大抓基础建设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南海区“交通大会战”,打造“四横三纵”的城市路网格局。包括推进博爱路西延线、季华路西延线、荷桂路征地拆迁工作,全面整治提升樵金路、樵丹路等。
对外交通连接方面,抓紧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中线公路前期谋划工作,确保广湛高铁与中线公路平行过江方案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尽早新增连接东部地区的快速通道;积极向上级争取资源,实现丹灶与佛山西站、听音湖片区轨道交通的连接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丹灶正积极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和功能。报告明确,将全力保证民生投入。包括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核酸检测就地实现,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效果图
在教育方面,丹灶将快南海中学实验学校建设,确保丹灶中学学生宿舍和金沙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如期完工,缓解学位紧张压力。南都记者在巡察现场了解到,位于南海区丹灶镇仙岗赤坎村“桂丹路南侧”即仙湖入口南面,总规划面积近300亩,将建成12年一贯制区直公办学校,学生人数达6120人。校区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将新建教学楼、图书室、运动场、宿舍楼、实验楼、食堂、礼堂、篮球馆、游泳馆、综合楼等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约9亿元,争取在2021年9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未来:
抢机遇抓落实强保障,对标高质量发展城市
丹灶镇委书记张应统
“丹灶处于珠三角核心区里面,如何让丹灶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丹灶镇委书记张应统在会议上抛出了关于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
他提出,在未来高质量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丹灶要真正的成为标杆,要敢于对标。“小镇有大梦想,我们要对标杭州、合肥、深圳等高质量发展好的城市,发挥丹灶地处珠三角核心区的优势,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为此,全镇上下要抢机遇、抓落实、强保障,提速标杆镇建设。
面对机遇,只有踏实地干,才能把机遇转化成发展的动能,才能创造明天的辉煌。在工作中,要一点一滴抓好落实,遇到困难,需要全镇党员干部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更要善于学习积累,不断提升专业性,做到谋局、布局、控局和破局,以此赢得全局。此外,丹灶还将强化党建引领工作,通过村居换届选举配强基层力量。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底线、廉洁底线,凝聚更多资源,向着我们的目标迈进。
“我们要用五年再造一个新丹灶。“张应统表示,从2015年到现在,丹灶无论人口还是税收都增了一倍,相当于已经造了一个新丹灶,希望未来五年能够再翻一倍。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洪诗敏 通讯员叶迟华、张柏林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