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一只从南京千里辗转到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龟玳瑁不幸死亡,引发了众多网友的伤感。
成年绿海龟。
海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而海龟在我国海域的生存状况极其令人堪忧。2018年9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收到的一只成年的玳瑁和一只绿海龟。2020年5月24日,等警方把案件处理完,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工作人员通过汽车运输方式,将海龟护送到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专业护理。
视频
海龟的生死场
海龟是不会深入大陆的,它们唯一的上岸就是回到出生地的沙滩产卵。海龟一出生,它的脑袋里的生物磁场就会记住出生地,等三十多年到了成年期,哪怕相隔上千公里,它也会洄游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沙滩产卵。
一只小海龟在沙滩上被海浪覆盖。
一只放生的绿海龟爬向大海。
海龟为什么会选择在惠州海龟湾做故乡呢?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夏中荣博士介绍:惠州海龟湾三面环山,一面向南海,属于亚热带,它的气候条件适合海龟繁殖。沙滩的温度、透气度、沙粒的大小,能够满足海龟卵的孵化。所以,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在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只有这一个名副其实的海龟产卵的产床。
初生的海龟正爬向大海。
初生的小海龟。
上世纪70年代之前,每年到海龟湾上岸产卵的雌龟多达三四百只,最多时一晚就有三四十只,年产龟卵多达10万~20万枚。在巽寮湾、亚婆角等附近海湾每年也都有海龟上岸产卵。
海龟湾边上的村民。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受到利益驱使,部分渔民和商人对海龟进行捕杀和买卖。人们认为海龟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动物,不少渔民出海捕获了海龟之后,就把它当渔获品卖掉或者吃掉。渔民崔桃基小时候就吃过海龟蛋。他记得小时候每年5至10月海龟上岸产卵期间,村里的生产队组织村民挖海龟蛋,每人分两只,用来改善生活。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退休的干部杨振扣还记得,保护区成立之前那几年,村民晚上结队在沙滩上挖海龟蛋,后来发展到没挖到海龟蛋的村民,不等海龟产卵,一抓到上岸的海龟,就把它翻过来,直接在海龟腹部破开取卵,受伤的海龟只能在海滩上慢慢死去。
海龟正在沙滩上挖坑准备产卵。
海龟湾的悬崖边开发为旅游区。
海龟湾的悬崖边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海龟湾的全景图。(海龟保护区供图)
人类对海洋的过度捕捞,尤其是电毒炸和拖网等伤害性极强的非法作业方式也使海龟被误捕甚至致死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海洋经济的大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海龟的生存空间,尤其是近岸滨海旅游和地产开发直接抢占了海龟的产卵地。2006年,在巽寮湾还发现有海龟上岸产卵,但随着度假区和临海酒店拔地而起,每年夏天旅游高峰期影响了海龟上岸产卵,后来就再也没有海龟到巽寮湾产卵了。
不是人养海龟,是海龟在养人
由于海龟保护的紧迫性,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5年6月成立。杨振扣是海龟保护区最早期的员工,他还记得早期经费紧张,请了四个民工在海滩上搭建草棚来办公。海龟保护区刚成立时,还有村民晚上来沙滩偷海龟蛋。所以早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向渔民宣传海龟保护的国家政策。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海龟的保育工作。因为海龟在刚出生时是最脆弱的时候,小海龟在自然环境下的存活率仅千分之一,因此必须先饲养两三年再择机放归大海。
正在给小海龟上消炎药。
海龟刚孵出来以后怎么喂养呢,它是吃什么东西啊?这些在早期都靠摸索。杨振扣记得,早期试过喂切碎水果给它吃,香蕉也有,给那个猪肉给它吃,还有给鱼给它吃。
海龟保护区的技术员李满文正是这样和海龟结缘的。他以前是做鱼、虾和鲍鱼等海产养殖的,早期的海龟保护站把一些小龟以及被救助受伤的海龟委托他来养殖救护。10年前他干脆加入了海龟保护区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李满文正在清点小龟。
李满文正在给成年龟洗背。
夏中荣博士正在测量成年海龟。
保护区里的每只海龟都有体检登记。
夏中荣博士除了管理海龟,还是基地海龟自然教育负责人。
无论是刚孵出的小龟,还是受伤的大龟,李满文都摸索出了一套照顾方式。对于小龟,李满文每隔一天都要给每只小龟检查、清理身体和上消毒药。小龟的壳是软的,拿在手里需要小心谨慎,每只小龟除了检查身体外表有没破损和发炎,还要打开小龟的口来检查咽喉。每只小龟清洗表面皮肤后上消毒药,然后在阴凉处晾半个小时再放回水中。李满文已经忘记自己养大过多少海龟,但是哪怕是出生时缺少前肢的小龟,都会把它养大。李满文说照顾小龟真是比照顾孩子还要细心。
每隔一天,就要给小海龟检查身体。
除了小龟,大小海龟的日常的喂养、清洗和医治都是李满文的工作范围。常常有人问他:“你现在在养海龟,这份工作怎么样?”李满文总是说:“不是我们在养海龟,是海龟在养我们。”他认为海龟给了一份工作自己,海龟的存活也给中国的海洋生态带来了改善。救海龟就是救人类自己。海龟最大的敌人一直是人类。前几年他们救护过一只海龟,当时拿回来的时候状态时整个漂浮水面,当时李满文初步判断可能是肠胃炎引起的。后来养了半年过后,它从排泄口排出五个有手指那么大的白色布条,它上面写了佛教的五字真言,可以判断这是有人放生的。一些人把海龟放生前塞了布条进海龟的肚子,差点要了海龟的命。李满文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慈悲”我们不懂,但从保护、法律这个角度来讲,这已经违法了。
用时间去修复伤害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35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至2015年,累计保护海龟上岸产卵1311头次,产卵735窝共8.3万余枚,孵化放流海龟近6.3万只。自2006年来,累计标志放流海龟约有6780头,多次受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嘉奖。
海龟湾也成为海龟保护教育基地。
基地里的海龟吸引了很多游客,也成为保护海龟科普教育基地。
但是夏中荣博士还是很担忧,最近三年都很少发现野外海龟上来保护中心的沙滩产卵。在野外,海龟的数量下降特别快,整个南海,据专家估计产卵的母龟,可能不到100只。海龟的产卵地也是寥寥无几了。不过可喜的是,今年8月在珠海的庙湾岛发现了新的产卵地,发现产了四窝蛋。
在惠州海龟保护基地,有四种海龟:绿海龟、红海龟、还有玳瑁以及太平洋绿龟,绿海龟是最多的,整个基地海龟的数量大约是1000多只,包括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海龟。2017年的时候实现了海龟人工繁殖,是中国的首例。保护区2017年孵出的小海龟将近800只,在2018年的时候,由于天气等条件,孵出的数量不是很多, 2019年的时候海龟产卵有1000多枚,今年已经产20多窝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基地里的一只海龟。
基地里的一只海龟。
海龟保护区是有多种功能,一个就是科研的方面功能,然后还有科普的功能,就是宣传教育,然后还有去救助以及放生的功能。孵化出来的小龟,在保护基地里面,培育了一两年之后,那么它的壳呢就是长硬了,长大了就可以放生大海了,平均每年要放生几百只。
崔桃基说,现在渔民在捕鱼作业中误捕到海龟,都会及时送到保护区来救护,等到恢复健康之后,再放生大海。海龟湾附近的渔民很多都转做旅游民宿,保护海龟也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夏博士说,现在国内其他地方救助的海龟,也会送到我们这里。
破壳和放生
8月27日上午,南京救护中心送过来的两只海龟其中的绿海龟被放归大海。这只绿海龟大约120斤,三个月前送来时海龟状态并不是太好,背部还有寄生虫,那么经过三个月的调理和照顾,已经恢复了健康。夏博士和南京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目送海龟爬向大海。夏博士在前一天还在绿海龟的背壳上安装了卫星定位追踪器,能够两年之内跟踪记录海龟在大海里的活动位置。这只绿海龟是成年的雌性,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李梅荣希望她能重返大海参与到野外的繁殖中去。
目送绿海龟爬向大海。
小博士在最后检查绿海龟背上的定位仪。
这只历尽艰难的绿海龟终于回到大海。
8月27日晚上,记者在保护区繁育中心的沙滩上见证了一窝小海龟的破壳诞生。母海龟把乒乓球大小的蛋埋在60厘米深的沙子底下。经过五十多天,蛋坑表面的沙面出现一个直径两厘米的小洞是孵化的征兆,这是是由于小龟陆续破壳造成的塌陷。然后大概在两个小时以后,等所有小龟都破壳后,向上挤的力量造成小龟喷涌而出。刚出生的小龟只有20克左右,四肢动作飞快,向着海边攀爬。
刚出生的海龟从沙滩上爬出来。
工作人员正在收集小海龟,准备人工饲养一段时间。
检查刚出生的小海龟。
一只未能孵化出来,死去的小海龟。
一只未能孵化的海龟蛋。
爬向大海的小海龟。
一只小海龟长到大海龟,通常需要三十多年,在漫长的岁月和广阔的海域,它们的命运还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虽然保护区30多年来放归大海的海龟也有六万多只,但是有多少能活到重新回家产卵也是个未知。海龟是需要保护区几代人的努力以及更多人的关注支持。夏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的梦想就是中国海域恢复到成千上万海龟畅游的时代。
策划:田霜月 潘劲松
文字/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谭伟山 李克川 田飞 黎秀敏 实习生 陈东晖 许燕玲 通讯员 陈华灵
出品:南都珠三角可视化工作室
编辑:谭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