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吴斌 发自博鳌 9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医疗品牌建设大会在海南博鳌举办。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披露,中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已达每日500万份。
全国百分之百的三级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早期武汉疫情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量感染传染病的病人住不上院,主要的瓶颈就是检测能力问题。”焦雅辉说。
为了更早发现感染者,全国已经在部署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的工作,“目的就是避免出现早期感染者因为做不上检测,没有办法确诊,在社区中成为一个个移动传染源的问题”,焦雅辉介绍,这是现在补短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地正在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正在进行督查。
焦雅辉介绍,目前全国百分之百的三级医院,近一半的二级医院,还有省和市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及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具备了核酸检测能力。全国总体的核酸检测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每天最大的日检测能力已经达到了500万人份。
武汉战疫调动4.2万名医护 超过汶川地震
为了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武汉战疫过程中进行了医疗资源的大规模调动。
焦雅辉介绍,在此之前,2008年汶川地震是中国调动医疗资源最多的一次,共调动了全国1.2万名医护人员。今年年初的武汉疫情,医疗资源调动规模远超汶川地震,除了湖北当地的54万余名医护人员外,全国除了西藏之外,共调动4.2万名医护人员,其中包括900名公共卫生人员。
“从1月24号除夕夜一直到3月初,我们几乎每一天都有医务人员到达湖北、到达武汉。”焦雅辉认为,这和我们国家坚持医疗公益性是有关系的。
焦雅辉说,在武汉疫情中,重症患者占了20%,能够取得这样的救治效果,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公共卫生改革文件应该很快就要出台
应对疫情,一方面是加强救治体系建设,包括传染病的救治能力、传染病医院建设、急救转运能力建设;另一发面是长期以来的短板和弱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焦雅辉介绍,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方案已经在酝酿过程中,应该很快就要出台。
焦雅辉也表示,如何推进医防融合,目前还没有完全破题。在改革文件中,官方也提出了,医防融合要资源通、信息通、人员通,通过“三个通”来推进医防融合。
焦雅辉还表示,目前中国疫情控制比较好,但全球疫情蔓延和扩散态势远未结束,现在一方面要恢复正常生产和经济生活秩序,国际上的经济循环、人员往来也会逐渐开展起来,外防输入压力还是非常大。
此外,“秋冬季来临,如何内防反弹,如何将上半年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到今年秋冬季的传染病防控中,这是目前面临的重点工作任务。”焦雅辉说
编辑: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