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之星”总决赛收官黄埔,科技成果如何转化落地大湾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9-27 23:06

南都讯 9月27日,中国纳米科技领域最高创新赛事——第六届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办,各种纳米尖端技术及应用令人眼前一亮。经过激烈角逐,广州金磁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来自黄埔区的纳米光学器件项目组团队摘得分别摘得创新企业组和未来企业组桂冠。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主办,纳米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支持。

从今年起,大赛总决赛落户黄埔区、广州高新区。面对锚定的“创新”航向,依托正在打造的广纳院和中国纳米谷,黄埔又将如何推动一批优秀的纳米科技领域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化落地?

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现场.jpg

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


打通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

本届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自4月份报名启动以来,受到众多纳米科技领域创业者关注,吸引了来自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西部、湖北、安徽6个分赛区逾200个参赛项目,涉及纳米器件、纳米制造、纳米健康与环境等纳米领域热点板块,充分展现了纳米领域技术驱动、理想牵引、理性布局的“硬科技”创业特色。经过分赛区初赛、决赛等环节,共选拔出29个优秀参赛项目入围总决赛。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广纳院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低维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主任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谢毅等四位院士出席比赛。

“科技创新链共有9级,1-3级是基础研究,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做的事,7-9级是产品和商品,就是企业和产业,4-6级就是成果转移转化。” 主办方负责人、广纳院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称,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纳米科技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一些领域走在国际前沿,积累了大量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部分还停留在论文、专利上,并未转化成真正的技术和产品。“这是因为我国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尚未完全建立起成果转化链条。”

中国纳米科技界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界的融合,在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持续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纳米之星”大赛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

本届大赛通过项目参赛培训、路演展示、资源匹配等手段,实现人才、技术与产业、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将科技优势直接转化为创业资源、发展动力,促进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我国纳米科技产业发展。

与往届比赛不同,今年“纳米之星”大赛参赛企业或团队展现出两大亮点:

一是涉及信息技术的项目数量明显提升。总决赛29个参赛项目中,近半数的项目内容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其中不乏纳米光学器件项目团队的“全息衍射波导显示器件”项目这样的改变人类信息感知与交互的颠覆性技术,该项目团队以纳米光栅波导器件为核心部件,在纳米光栅设计、尖端纳米加工以及系统性开发等多个方向完成了突破性关键技术研发。

二是针对“卡脖子”技术展开的研发及产品明显增多。不仅有定位“下一代显示技术”创造者的“全息衍射波导显示器件”项目团队,还涌现了一批覆盖高性能磁芯、有机半导体、高性能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储电材料及器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和创业团队以突破核心技术封锁为己任,利用纳米科技赋能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

大赛除了评出未来企业组和创新企业组一、二、三等奖外,还根据参赛项目的技术、价值、商业运作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各组分别评出“技术领先”“投资价值”“商业模式”专项奖。


打造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

纳米科技是多领域交叉学科,与广州布局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具有高度融合性。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包括微纳器件设计加工、敏感材料,都离不开纳米技术的应用。

据悉,“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中国纳米科技领域最高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至第六届。今年起,大赛总决赛落户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将有助于推动一批优秀的纳米科技领域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化落地。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锚定“创新”航向,对标全球顶尖研究中心在广州科学城组建“黄埔实验室”。作为黄埔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于2019年12月挂牌成立的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高新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转化基地,聚焦科技创新链4-6级,打造完整的1-9级科技创新链,形成创新链上中下游的同步协调发展机制。

“我国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人才很多,但没有一个聚集人才的平台,最缺乏的就是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赵宇亮说,广纳院正大力打造一支具有2000人规模的专业工程师队伍,专注于推动成果转移转化。“通过专业的工程师队伍把技术变成产品,甚至是改变一个产业。”

而坐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中国纳米谷”是该区重点打造的纳米产业集聚区,按照“一区四园一中心”模式分期建设,包括纳米制造与智能技术产业园、纳米医疗与健康技术产业园、纳米能源与环境技术产业园、精准纳米技术与超材料产业园。通过引进中科院和高校顶尖团队,培育、孵化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中国纳米谷”将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我国纳米科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再到产业转移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纳米科技产业集聚区和辐射效应圈。

不仅如此,为促进纳米产业布局,吸引人才落户,广州高新区专门出台了“纳米10条”,覆盖研发平台奖励、融资扶持奖励、重大项目奖励、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纳米之星”大赛奖励、办公用房补贴、重大推介交流补助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支持纳米科技领域的人才、项目、企业到黄埔来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赵宇亮还表示,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激励成果转移转化的法规政策,但如何使其有效落地,仍是亟待思考问题,广纳院正在尝试探索一些创新举措。

据悉,2021年起“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将纳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这是继医药行业总决赛后,广州高新区承办的又一项全国性双创赛事。广州高新区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业政策,做深做实创业服务,以更积极、开放、有效的方式聚才引才,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张成 范敏玲 吴冲 刘春艳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编辑:莫郅骅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