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泰科技融资3亿美元,打造AI药物研发新基建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原创2020-09-28 22:49

9月28日,晶泰科技 (XtalPi) 宣布超额完成3.188亿美元的C轮融资,是目前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WX20200928-124806@2x.png

图源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创立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核心团队由来自学术界、IT互联网界及医药产业界的优秀人才组成,是一家以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的人工智能(AI)药物研发公司。成立至今,晶泰科技成功为来自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的 70 余家先锋药企提供了药物研发服务。 

本轮融资完成后,晶泰科技将全力部署AI赋能的数字化药物研发新基建,推动药物工业向更智能的药物研发模式变革,助力全球更多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更多高效的药物。

 

AI赋能医疗

人工智能医疗简单说即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基础设施的搭建及数据的收集,将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服务应用于医疗行业中,提升医疗行业的诊断效率及服务质量。

2018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40%,随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和健康管理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应用方向。在新药研发方面,人工智能以算法和算力优势,应用于新药研发各环节,解决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温书豪表示,在药物工业界的头部企业中,2015年以来新药研发回报率已经降至不足5%,药物研发的失败率和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好的药物也越来越昂贵;另外,仍有大量的疾病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救治,因此人工智能被寄予厚望,通过算法、算力、数据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探索更广阔数量级的化学空间,最终惠及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特效药。


AI赋能医疗核心在“算法+有效数据”

AI+医疗发展的核心在于“算法+有效数据”。基础层的计算能力是构建生态的基础,技术层的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术是构建技术护城河的基础,都属于人工智能产业大生态的基础设施,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需要中长期进行投资。

目前国内AI+药物挖掘已经在逐步落地,但研发周期仍相对较长,算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数据积累,短期内很难产生营收数据。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发展晶泰科技的智能药物研发系统,从算力、算法、数据三个维度构建AI赋能的数字化药物研发新基建。

据介绍,在算法方面,晶泰科技基于物理理论及人工智能理论双核,已完成了上百种算法的储备。下一步,晶泰科技将打造现代化实验室与数字化研发平台紧密结合的数字孪生研发体系,实现实验探索与药物模拟算法的高效交互迭代研发体系。

在数据方面,晶泰科技使用数据湖作为数据治理的主要方式,使计算产生的巨量数据不仅直接作为计算结果呈现,并应用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场景。目前,晶泰科技的数据积累已经接近PB量级(PB是数据存储容量的单位,在数值上大约等于1000个TB)。

算力上,晶泰科技基于多云的架构模式,在AWS、腾讯云、Google Cloud 等多个公有云上搭建了一个可全球化调度海量资源的计算平台,可实现在数小时之内创建一个近百万计算核心的超级集群。这一平台让晶泰科技可以同时开展超大规模的药物分子发现与筛选项目,支持其药物AI研发技术的规模化的应用。

“我们相信AI将改变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并极大提高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人保资本旗下的人保股权公司总裁张令佳表示,晶泰科技已经在药物晶形预测领域中奠定了其全球领导企业的地位,并让展示出在药物分子发现领域成功的现实可能。晶泰有望将长期以来人类在计算化学,量子力学以及AI上的知识积累与技术突破汇聚成新药管线批量输出的引擎和新药研发的平台。

本轮投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人保资本、晨兴资本联合领投,中金资本、招银国际招银电信基金、Mirae Asset(未来资产)、中证投资、中信资本、海松资本、顺为资本、方圆资本、IMO Ventures、Parkway 基金等多家来自全球的投资机构跟投,腾讯、红杉中国、国寿股权投资、SIG 海纳亚洲等早期股东继续追加投资 。

 

 

撰文/南都·深圳大件事新媒体公司数据分析师叶霖芳

编辑:刘嘉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