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获北大保送,高二考上数学英才班,华附学霸的秘诀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9-29 18:53

“我现在早上可以比高中时晚起床一个小时,因为大学里没有早读。不过,课室座位要靠抢。”跳过高三,高二结束后直接入读北大的饶睿在分享自己的状态时,带着点幽默风趣。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就读两年里,他收获颇丰:高一获北大保送资格,高二考上北大数学英才班。近日,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公布结果 ,中国队以215分的总成绩,荣获团体第一,六名选手共摘得5枚金牌、1枚银牌,堪称瞩目。饶睿也是金牌得主之一。

29日,饶睿在华附向媒体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

pic_851468

华南师大附中饶睿同学获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学好数学不靠套路,学会正确的思考很关键

一直以来,IMO都是数学竞赛领域最权威、最受瞩目的殿堂级赛事。第一届的IMO于1959年在罗马尼亚举办,当时只有七个国家参加。如今,这项比赛汇聚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参赛选手,参加IMO也成为数学爱好者的最高期待。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IMO比赛较为特殊。原定于今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比赛,被推迟到9月,转为线上举行。每个参赛国家及地区都设置了独立的考试中心,由IMO专员在场监考,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全程监控。尽管延迟以线上形式进行,比赛的激烈程度,却丝毫不减。IMO的题目共六道,分两天进行考试。每天的考试时间为4.5小时,参赛者每天需完成3道题目,每题7分,满分42分。

平均完成一道题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5小时,这意味着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比较多。饶睿表示,学好数学光刷题是不行的。“有的题是要重复做,至少得做两三套,不然你遇到类似问题连怎么下手都不知道;但如果遇到组合类型的板块那就不是刷题能解决的。”饶睿称,对组合类型的板块而言,刷题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要多去学习一些高等数学思维,多去想想它们是怎么证明这些结论的。

作为饶睿的数学老师,陈嘉华也强调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极力反对套用公式和原理、死记硬背的传统数学教育。

陈嘉华对饶睿的评价是“思维灵活,尤其是注重对细节的处理”。陈嘉华表示,这个方式,对于普通的孩子学数学也是有帮助的。“如果是普通的同学,他学不好数学,会因为是他的思考处理问题不够严谨。”陈嘉华解释说,通过平常教学,会把自己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想法告诉学生,希望学生通过听讲,自己去感受一些思维方式;而不是说讲解一道题目,遇到这个情况你用这个方法就可以了,那种套路式的东西,我们并不提倡。 

pic_851474

饶睿的数学老师陈嘉华 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奥数这种思维跟学普通数学的思维是否能相通?华附奥数教练韦吉珠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它们都叫数学,都是数学思维,只是奥数比普通数学难度稍微高一点点,就好像同样是体育运动训练,两者间的难度不同而已。注重思维的启发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好数学。

pic_851480

饶睿与老师合影,左一为韦吉珠老师。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培养兴趣是关键,享受攻克难题的过程

饶睿对数学的兴趣是从读小学的时候就培养起来的。“那时候,我只觉得拿奖很开心 ,并不知道原来学奥数是可以保送北大的。”饶睿称,学奥数很好玩,能拿奖,攻克难题的过程很享受,特别有成就感。自己也尝试过参加物理和信息学方面的竞赛培训,但对于他来说,数学拿奖更简单,最终选择了走奥数这条路。

饶睿的爸爸介绍,儿子从小就对数学有特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的学习中,他能寻找到自己与很多人不同的解题方法,对数学的爱好,使他能连续对着一道题很长时间而不知疲倦。”

除了奥数外,饶睿的父母也会引导孩子关注其他方面,如人文、科学领域等。“从小,我们会给他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家地理》等书籍。”对于孩子的期待,饶睿爸爸说,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就是希望孩子综合发展的同时,特长突出,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pic_851475

饶睿与父亲合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学霸少年并不高冷,善于发现和欣赏他人优点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个被同学称为“饶神”的学霸少年、数学天才,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在华附校长姚训琪眼里,饶睿是典型的“奥仔”:平时看起来面无表情,很酷的样子。但只要交流起来,就发现孩子很感性,很健谈,也非常好相处。在华附奥班,这样外冷内热的孩子非常多。

饶睿很善于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谈到这次与其他五名队友代表中国队出征时,他称“队友至少有三个方面比我厉害”,他以拿到世界唯一满分的李金珉举例,这位来自重庆巴蜀中学的队友,“对题目直觉非常好、超能吃辣、待人很好,跟大家关系融洽。”

同班同学眼中的饶睿是一个温暖的人。同学们评价他:“饶大佬绝不是那种高冷学神,相反,他总和同学打成一片。各种班级活动都有他的身影。”“虽然从初三保送以来,饶神就没怎么在班上上过课,但他和班里的同学就像朝夕相处一样,无话不谈。”“他乐于助人,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难题与想不明白的问题,他总会热心地予以解答。”

学习累了,饶睿会用运动去调节。高高瘦瘦的他也是羽毛球场上的一名高手。

校长姚训琪:希望有能力的孩子在竞赛这条路上走得更坚定些

饶睿这次拿下的金牌是华附自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来获得的第11枚国际奥数金牌,也是学校近四年来第4枚国际奥数金牌。华附校长姚训琪表示,华附这些年在竞赛方面取得的成绩,坚定了大家把广东奥校办下去,并且办好的决心和信心。接到饶睿获得金牌的消息,姚训琪自言心情既平静又激动。平静是因为夺金在意料之中,激动是因为饶睿刚好是31分,金牌线的分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虽然饶睿说自己没考好,但是这大半年来,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竞赛调整和变化,孩子们边适应边备赛,非常不容易。接着 ,他会邀请饶睿跟师弟师妹们做分享,鼓励大家把竞赛之路走下去。

pic_851472

华师附中校长姚训琪。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真正有奥数天赋的孩子,在人群中也许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比例。而数学竞赛的培训,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集结了众多好苗子的华附,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种使命感。“现在部分孩子在奥赛这条路上,信心不够坚定。我希望他们都能以饶睿为榜样,不要轻言放弃。”姚训琪说。他也希望饶睿在北大能够树立更远大目标。“基础数学的道路不是那么好走的,过程中可能还免不了寂寞。但我希望你能够坚持,虽然我们需要金融家,但我们更需要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更多人投身到基础科学领域。”

编辑:梁艳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