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泉生活了30几年,很少见到这里晚上这么热闹。”9月29日晚,位于广州从化温泉景区内的粤创街首期项目永福漫街正式开业活动,这是从化区《关于加快实现“老温泉,新活力”从化温泉地区全面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又一里程碑,也标志着老温泉新活力驶上了“快车道”。
傍晚时分的永福漫街。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粤创街将深耕从化绿色发展产业链,布局环大学双创街区、一村一品产业街区、粤菜文创街区三大特色街区,以推动崛起首条乡村双创产业带,打造乡村夜间经济新地标。
村民的声音:想回家寻找创业机会
29日傍晚时分的永福漫街的入口处,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正在酝酿启动中。村民周杏容如往常外出散步,这天她跟着人流来到了永福漫街。
开幕仪式当晚,永福漫街上人头攒动。通讯员供图
周杏容回忆,“前段时间回家时看见在施工,当时还在想,这条路可能要慢慢打通了。隔了没几天,路面上堆砌了一些彩色的集装箱,再过几天路过,拆了脚架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街道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走过的时候,好开心。”
在周杏容的记忆中,这段断头路曾经杂草丛生,附近的房子是旧时的农民房,路上也只有寥寥无几的两家酒店。随着工程施工的展开,周杏容一路见证的永福漫街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
路边演奏的乐队。
对于周杏容而言,不仅仅是多了个夜间散步的好去处,也让村里变得更加繁华了。“这个国庆,哪里都不用去了,多到街区里走走,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节日气氛。”
和周杏容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村民黄先生,在街口从事房地产中介生意的他,借着开幕式的举办,回家探了个营,也顺便寻找商机。“父亲在这里租了一个铺位,在二楼的位置,主打做酒吧,特地回来看看是怎样的。”
永福漫街的局部。通讯员供图
黄先生表示,没有想到,几个月没有回家,街区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时尚活力的新面貌,也让黄先生有所心动,“看到这样的改造,觉得会有些发展机会,会想要在这里也找个铺位,尝试创业。”
前店后创,也是一个产业展示平台
和传统的创业方式不同,来自从化区湾区设计协同研究院副院长楼佳程介绍,粤创街采用的是“前店后创”的模式,即前店是展示、销售、体验,后创是研发、设计、营销,将集展示、销售、体验和研发、设计、营销为一体。通过这种模式,将产品与设计结合、品牌与文化连接、销售与价值并存,聚合各个团队创造内容,达成人与人、人与商品之间的连接,通过内容生产、产品设计、展示平台,推广渠道、供应链等维度为街区商业化经营赋能。
永福漫街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个创意集装箱,作为商铺使用。
通讯员供图
“这是一个全新模式的第三空间,区别于传统的休闲商业街,在商业中加入第三生活空间休闲场所理念。第三空间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空间、交流空间和社交空间。”楼佳程介绍。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多了一个展示和宣传的渠道。”晚上时段,巧迪D.3D巧克力打印店里,负责人郭嘉欣和团队的成员在忙着迎接一波波到来的客人。和一般巧克力店不同,店里贩卖的是有3D打印效果的巧克力,通过顾客的需要,可以打印出任意想要的立体形状。
永福漫街的傍晚。通讯员供图
郭嘉欣介绍,团队成员均来自当地的湾区设计开放大学,由不同专业的数十名学生组成,属于学生创业项目。目前项目处于创业初期,通过前店展示的方式,让消费者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产品情况,而设计团队,则在后方负责设计产品。
对这一新模式表示赞赏的还有来自湾区设计开放大学的何彩虹老师,她带着学生创业团队在这里开始扎根创业。“前面是学生产品的展示和营销平台,在后方实际上是有一个学生团队在支撑,甚至是一个工厂在支撑,所以前店后创后面还有一个意义,前店也可以是产业的展示平台。”
用创新和设计,赋予从化新生机
从一个杂草丛生的断头路,变成了时尚街区,永福漫街作为粤创街的核心启动区,如今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据介绍,粤创街首期以永福漫街为核心,将街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A区以音乐餐吧为主,B区是文创产品的展示,C区是美食的展示,在招牌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地融入了“设计”元素,以D作为店铺招牌的统一标示,也是代表着“设计”一词,英语design的首字母。
永福漫街航拍。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粤创街未来发展将深耕从化绿色发展产业链,推动形成“一心、二地、三区”创新创业发展布局。依托从化大学群、广东省一村一品创新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生态工业设计研究院,实施“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提升服务,打造以永福漫街为核心,以广州市返乡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广州市从化区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支撑,环大学双创街区、一村一品产业街区、粤菜文创街区三大特色街区协同发展的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经济圈。
其中,环大学双创街区将紧扣“创”这个主题,以从化十万高校师生为基础,加强与粤创街周边高校湾区设计开放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等联系,撬动高校消费力和创造力,形成环大学师生创业团队,不断集聚科技、人才、产业等创新发展要素资源,进一步提升温泉地区的发展能级。
目前,以湾区设计开放大学为代表的环大学师生创业团队建设已初见成效。首批联合培养的50名硕士、硕士研究生已有11名学员扎根从化,部分学生的科研项目成果已就地转化,成功孵化出6家企业,为当地新增9项专利和6项著作权,完成了数字艺术画项目成果转化。
作为其中的一个入驻团队,何彩虹分享,通过选择留在从化,除了紧跟国家的乡村振兴的步伐,在这里她发现了创业的契机和发展的潜力。
永福漫街夜景。通讯员供图
“从化有着非常优质的农产品,但销量并不是特别高,且市场售价低。但当我们出国旅游的时候,购买当地的农特产品,一盒的价格在从化可能可以买一筐的情况下,这个现实差距让人心疼。”对此,何彩虹组织学生,通过改变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形式,去帮助产品扩宽销售渠道,打响知名度。“在设计的产品中,有一款梅子酒,我们通过改变包装,价格和销售量上涨了十几倍。”这也给予了何彩虹和团队信心。
除了何彩虹老师的团队,湾区设计开放也打响了下阶段将围绕创新高级人才和助力大湾区迈向“全球生态设计中心”的前沿领城的目标,与合作高校签订“创新菁英计划合作共建协议”,聚焦完成人才培养、新增专利、产业孵化、引入企业和产值等任务。
另外结合粤创街建设,还布局了粤菜文创街区和一村一品产业街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探索粤菜美食文化,带动创新创业,发展“粤菜文创”产业模式,推动美食产业创新升级。在此基础上,实施“一菜一品一文创”的策略,探索区域“美食文创+全域旅游+特色美食”的发展格局,促进粤创街产业兴旺,探索“粤菜师傅”标准化文创产品开发。前店美食体验与伴手礼产业,不仅可以在店体验,还能购买打包带走。以“前店后创”模式汇聚人才打造“粤创”伴手礼生态经济圈,实施“粤菜师傅”示范工程,探索粤菜美食文化,带动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工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发挥“特”的优势、提升“品”的质量、完善“品”的种类,使产品的经济、文化、服务、消费等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延伸内涵,拓展外延。延伸内涵即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建设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打造从化当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街区品牌。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实习生 杨昕
图片:南都记者 何玉帅 部分由通讯员提供
通讯员 覃永赠
编辑:郑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