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不易!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都有子宫肌瘤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转载2020-09-30 16:04

2014年,当时还不到30岁的小李第一次因为摸到下腹部有硬块,不会是癌症吧……揣着忐忑的心情,小李前往当地医院就医。后经医生诊断,确诊为多发子宫肌瘤,其中直径最大的一个子宫肌瘤直径有12厘米。

当时做了第一次手术,切除了最大的这个肌瘤,以及六七个较小的肌瘤。

到了2017年,她的子宫肌瘤复发了,这一次,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第二次切除手术,又切除了十几个子宫肌瘤。

结婚后,一直想要怀孕的她久久没能怀上,怀疑与多发性子宫肌瘤有关。小李去到北大深圳医院妇产中心就诊。

2019年9月,小李第一次去到北大深圳医院就诊,找到了妇产中心的吴瑞芳主任和曾荔苹主任医师。

在北大深医,小李被确诊为弥漫性子宫肌瘤,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子宫肌瘤类型,它的特征是:

病人的子宫肌层像鹅卵石一样布满了肌瘤,数量从几十个至上百个不等;肌瘤直径最小可以是毫米甚至亚毫米,大的肌瘤直径可以达十几厘米,医生通过B超检查就可以确诊。

弥漫性子宫肌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较为集中发生在中青年女性中,可以引起月经过多、贫血和不孕不育等症状。

PUSH手术

一次性切除222个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弥漫性子宫肌瘤却很罕见,目前医学文献报告的病例都是散发病例。

文献报道该病的治疗方案是选择子宫切除,因为手术难点在于几十甚至上百颗的肌瘤是无法剔除干净的。

到了这种极端情况,直接把子宫切掉,“一窝端”,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但这么做,也让女性彻底丧失了生育的能力。

北大深圳医院妇产中心从2015年起至今,用PUSH手术方式完成了10例弥漫性子宫肌瘤手术,术后经过随访,至今无一例出现复发。

PUSH手术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

女性子宫壁由外向内由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构成。可以将子宫想象成一个苹果。浆膜好比苹果皮,肌层好比苹果肉,而粘膜则好比苹果核。子宫腺肌病就发生在位于子宫壁中间的肌层(即“苹果肉”部分)。

医生将肌层病灶全部切除,根除疾病发生的温床,只保留浆膜(即“苹果皮”部分)和粘膜(即“苹果核”部分)。然后医生将剩余的子宫壁浆膜采用“交叉重叠”的方式,巧妙地使子宫成型。成型后的子宫保留了正常子宫肌层厚度,同时保留子宫内膜的完整性。

因为弥漫性子宫肌瘤也是发生在子宫壁的肌层,一次性切除了肌层,就相当于根治了弥漫性子宫肌瘤。

术前有月经量过多或者贫血的患者,术后全部得到改善。有生育要求患者正在积极备孕中。

经医学文献查询,目前国际上尚无弥漫性子宫肌瘤病保留子宫手术的报道。

小李的手术被安排在2019年9月进行,医生在手术中一次性为其切除了全部的子宫肌瘤,一共有222个。术后至今近一年,她只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子宫肌瘤没有再复发。目前,小李正在积极备孕中。

子宫肌瘤咋这么可怕?

看到这里,很多女同胞心里可能都在“瑟瑟发抖”:子宫肌瘤,竟然会这么严重?

毕竟,这东西太常见了,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都有子宫肌瘤!每5个人,就可能有1个。

怎么才能避免自己的子宫也长满“石榴籽”?

首先,大家先吃颗“定心丸”: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

如果近绝经期、肌瘤较小、没有症状,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可以观察等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但如果准备妊娠时,子宫肌瘤直径 ≥ 4 cm,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其次,小李得的是比较罕见的DUL——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

这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生长方式,至今,医学文献上只有60多例报道。

跟一般的子宫平滑肌瘤非常不同,DUL有以下特点——

子宫弥漫性、对称性增大;大量界限不清、融合性的小肌瘤累及宫体全层;肉眼可见的肌瘤结节可达数百、数千个。

而患者可能出现这些身体症状——

月经量增多;多继发中重度贫血;多数患者伴有腹痛、腰酸等盆腔压迫症状。

至于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不清楚。

不过,好在这些小肌瘤们虽然生长活跃,但好在心地善良(都是良性的)。

1080x629_d2c9edd2ea5d2f1c.jpg

DUL的术前诊断率低,经常被误诊为普通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

得了这个病的小李,前几年在多家医院看过,也被误诊了。

这病要靠术前超声和术后病理一起,才能准确诊断。

如果年轻女性发现自己的大姨妈太多,超声检查发现是子宫弥漫性小肌瘤,应该考虑是不是DUL。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曾美媛